借宿洞门五绝(其一)

身是西来旦过僧,洞门一再解行縢。

老师若许中分鲁,也会漫天话葛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翻译

我如同早来的西方僧人,洞门多次解开我的行囊。
如果老师允许我分享智慧,我也会滔滔不绝地讲述复杂的事理。

注释

身:身体,此处指诗人自己。
西来:从西方而来,可能象征着佛法或某种精神追求。
旦过:早晨过去,形容时间早。
僧:僧人,指修行者。
洞门:山洞之门,可能象征知识或智慧之门。
行縢:行囊,行李,这里比喻知识或旅途。
老师:指有学问或智慧的人。
中分鲁:平分鲁国,比喻分享智慧或见解。
漫天话葛藤:滔滔不绝地谈论复杂的事物,葛藤比喻复杂难解的问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公许所作的五言绝句《借宿洞门五绝(其一)》。诗人以“身是西来旦过僧”起笔,形象地描绘自己作为清晨来访的僧人,匆匆经过洞门的情景。接下来,“洞门一再解行縢”进一步描述了诗人解开行囊,准备在洞中借宿的动作,暗示旅途的疲惫和对暂时休息的期待。

后两句“老师若许中分鲁,也会漫天话葛藤”,诗人表达了如果得到主人的允许,他愿意与对方分享旅途中的见闻和故事,即使谈论的是琐碎之事(“葛藤”常用来比喻复杂纷繁的事物),也显得亲切而随和。整体来看,这首诗流露出僧人的简朴生活态度和对人情交往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风尘仆仆和对洞门主人的敬意。

收录诗词(811)

程公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借宿洞门五绝(其二)

传语岩前五百牛,尘缘误我意无憀。

灵山幸有三生契,更约天台度石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借宿洞门五绝(其五)

石笋岩头烂熳游,异闻要验佛低头。

却教古佛低头笑,笑杀痴人枉刻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晓晴度青城绳桥二绝句(其二)

怒涛喷雪战鱼龙,架篾成桥袅半空。

世路险夷那不有,此心安处本来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晓晴度青城绳桥二绝句(其一)

大皂江头寒雨歇,蚕崖关外数峰明。

丹青谁会开平远,著我绳桥度晓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