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洗燕泥为定九赋

年年社日,啄草到人家,红襟翠尾。

双栖藻井,任软语商量起。回避时逢戊巳。

却怪唧哝帘幕底。香泥静落空梁,偏点染乌皮几。

厌说灵卑宫里。那有玉真娘,荒唐谈鬼。

道康堪笑,化作青衣有几。

不若将巢亟毁,又何必、留爪待彼。

从今不梦华胥,旧迹呼童尽洗。

形式: 词牌: 双双燕

鉴赏

这首《双双燕·洗燕泥为定九赋》是清代词人汪懋麟的作品,描绘了燕子筑巢、洗泥、迁徙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气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词中以“年年社日”开篇,点明时间与季节,暗示燕子的迁徙规律。接着,“啄草到人家,红襟翠尾”,生动描绘了燕子觅食的场景,色彩鲜明,充满生机。双燕“双栖藻井,任软语商量起”,展现了它们和谐的生活状态,以及相互间的亲密交流。

“回避时逢戊巳。却怪唧哝帘幕底。”这两句通过燕子的行动和对环境的感知,表现了它们的智慧和适应能力。燕子在特定的日子会避开某些地方,而对帘幕下的声音感到好奇或不满,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生活感。

“香泥静落空梁,偏点染乌皮几。”描述了燕子筑巢的过程,香泥的掉落不仅体现了燕子的勤劳,也给环境带来了变化,增添了生活的细节美。

“厌说灵卑宫里。那有玉真娘,荒唐谈鬼。”这一段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反思,可能暗含了对某种传统观念或生活方式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向往和追求。

“道康堪笑,化作青衣有几。不若将巢亟毁,又何必、留爪待彼。”这里通过燕子的命运和选择,探讨了生存与自由、传统与变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对现状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从今不梦华胥,旧迹呼童尽洗。”表达了作者希望告别过去的幻想和虚无,回归现实,彻底清除旧有的痕迹,寻找新的开始,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燕子的生活为线索,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情感体验和社会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82)

汪懋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 号:蛟门
  • 籍贯:江苏江都

相关古诗词

夏初临.夏景

梅子新垂,荷钱正小,困人天气初长。

昨日春归,杨华乱点池塘。一双紫燕飞忙。

看营巢、泥落空梁。水晶帘捲,珊瑚枕滑,玉簟清凉。

美人睡起,独倚纱厨,针慵线懒,鸟语花香。

此时模样,欢来总未提防。刚值残妆。

露春肤、半掩罗裳。漫倡狂。佯抛蝇拂,戏打檀郎。

形式: 词牌: 燕春台

春霁.无题

几阵催花,小雨歇残红,变作新碧。

梅子酸时,荼蘼开了,不是当初春色。含情何极。

如慵似醉浑无力。忽听得。莺语沉沉,绿树楼阴直。

当此暗想,隔岁佳期,到如今、俱断了消息。

怕言愁、眉头心上,泪痕血染春衫白。

衣带自宽肠自窄。

算此愁绪,除非乡入温柔,歌闻宛转,方才抛得。

形式: 词牌: 秋霁

合欢带.花烛词赠郭饮霞

羡汾阳、家世风流。巧作合、在扬州。

择得彩鸾吴氏女,嫁文箫、共上秦楼。

时当三月,夭桃过了,亟结绸缪。

把房栊尽掩,朱弦声细,锦瑟歌柔。

荀郎见惯,谢女娇羞,灯前背倚香篝。

绣带自撚佯理发,拥红衾、不肯回眸。

来朝便好,博山炉热,沉水香浮。

试新茶、玉碗双擎,方知夫婿清幽。

形式: 词牌: 合欢带

凤凰台上忆吹箫.答椒峰见寄

萱草含烟,榴花迎日,逢君驻马江头。

记黄梅雨歇,小月如钩。

缓步高台把酒,谈笑坐、中夜难休。

轻离别,人分千里,梦隔三秋。悠悠。

壮心空热,惜多才司马,词赋淹留。

念看残青镜,倚遍朱楼。

忽接鱼中尺素,临风望,泪点盈眸。

休相问、春愁如海,怕更言愁。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