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著作魏仲先隐墅

隐路高高入翠微,人亡宅在有馀悲。

自圆溪月知吟处,不散岩云忆卧时。

素壁尘昏三纪貌,白杨风老几寻枝。

草堂故集篇篇好,要与商翁续紫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一条隐蔽的小路深入青翠山色中,人虽已逝但故居仍在,让人倍感悲伤。
只有那溪边的明月知道我曾经在哪里吟诗,山岩上的云雾也仿佛记得我昔日静卧的时光。
洁白的墙壁上积满了尘埃,显得有些沧桑,见证了三个纪元的变迁,白杨树历经风霜,只剩几根枝条。
草堂中的旧作篇篇佳作,我要和商翁继续写下美好的篇章,如同紫芝般珍贵。

注释

翠微:青翠的山色。
馀悲:残留的悲伤。
溪月:溪边的月亮。
岩云:山岩上的云雾。
三纪貌:三个纪元的面貌。
白杨风老:白杨树经受过风雨的洗礼。
紫芝:比喻珍贵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之士退居山林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现实中的孤寂感受。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隐路高高入翠微,人亡宅在有馀悲"两句,设定了整个诗的意境,一个隐逸之士选择了远离尘世、高高在上的生活,而过去的人和事物虽然不再,但留下的遗迹依旧令人怀念。

"自圆溪月知吟处,不散岩云忆卧时"表达了诗人夜晚独自徜徉于山水之间,借助明月来回味曾经的美好时光,即便是静坐岩石之上,也不愿意打扰那份宁静与孤寂。

"素壁尘昏三纪貌,白杨风老几寻枝"两句,则描绘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变化。墙壁上的尘土积累了数百年,而白杨树也随着岁月的流转而显得苍老,这些景象无不让人感受到时光的力量。

"草堂故集篇篇好,要与商翁续紫芝"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于过去在草堂中所作的文章都非常珍视,并且希望能够继续这份创作的精神,与古代的贤者商讨、继承那些高尚的思想和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题景陵乾明院湖亭

东眺湖波十里平,竹椽疏舍瞰澄瀛。

山花暗落谈经地,水鸟时闻念佛声。

荠树绕天春色晚,綵云垂地夕凉生。

后车官冷曾过此,祗得幽人笑缚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蜀州修觉寺

蜀嶂纷重沓,祇园隐寂寥。

花供法界雨,江助梵音朝。

海水闻钟下,天风引磬遥。

少陵佳句后,物色付吾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题僧惠升壁

何年飞虎锡,此地锁鹰房。

水入禅心定,花飘供裓香。

高谈犀饰麈,清啜茗成枪。

千骑尝留此,笼纱照屋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题翠樾亭

茂树交轩地不尘,江光野气望中新。

客来鱼鸟皆知乐,梦罢池塘并得春。

烟竹有痕时拂户,风花无意自飘人。

当年幕客今追恨,不共山公岸醉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