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饮酒诗(其九)

我游桐君山,霁色天地开。

秋水净远瞩,秋山入奇怀。

兹游有夙约,所愿喜不乖。

岩岩彼高阁,上有浮云栖。

其下插奫沦,百尺不见泥。

同来二三友,斗酒相戏谐。

笑语飞鸟上,醉眼风烟迷。

醒时日已堕,明月照我回。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游览桐君山,雨后景色如洗展天开。
秋水清澈远方景致尽收眼底,秋山美景触动我奇特的心怀。
这次游玩早有约定,所求所想皆与欢喜相符。
那座高峻的楼阁屹立,云朵在其上栖息停留。
楼阁之下深邃幽暗,即使百尺之深也难见泥土。
同行的两三好友,举杯对饮谈笑风生。
欢声笑语直上九霄,醉眼看世界烟雾缭绕。
醒来时太阳已西沉,明亮的月光照亮我归途。

注释

霁色:雨后放晴的天空色彩。
远瞩:远望。
奇怀:奇异或美好的心情。
夙约:早有的约定。
浮云栖:云彩停歇在高阁之上。
奫沦:深渊或深水。
斗酒:比赛饮酒。
醉眼:因酒醉而模糊的视线。
堕:落下,此处指太阳落山。
明月:明亮的月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滕岑的《和陶渊明饮酒诗(其九)》,通过对桐君山的游览,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水画卷。首句“我游桐君山,霁色天地开”展现了雨后初晴的开阔景象,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开朗。接着,“秋水净远瞩,秋山入奇怀”写出了秋水澄澈,远眺景色宜人,而秋山的壮丽景色让人心生向往。

诗人强调这次游玩是早有约定,心愿得以实现,心中喜悦。“岩岩彼高阁,上有浮云栖”描绘了山上的高阁,暗示超凡脱俗的意境。阁下深涧隐秘,清澈见底,象征着内心的清净。“同来二三友,斗酒相戏谐”描述了与朋友共饮的欢乐场景,笑声直冲云霄,醉眼朦胧中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最后,“醒时日已堕,明月照我回”以时间的流逝和月光的引导,表达了游玩的尽兴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山水之景与个人情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适心境。

收录诗词(110)

滕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七~一二二四)。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 字:元秀
  • 籍贯: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

相关古诗词

和陶渊明饮酒诗(其十四)

佳辰菊始华,白衣适尔至。

开樽且复坐,径向丛边醉。

陶死向千载,风流孰其次。

达人岂在酒,寓意乃为贵。

吾知元亮贤,嗜酒不嗜味。

形式: 古风

官捕虎行

世无壮士力扼虎,群虎食人人莫禦。

上官付之无奈何,悬赏谩令招猎户。

猎户徒能逐麇麂,初非法中虎匠比。

心胆既怯赏又轻,谁肯向前判一死。

官遣弓兵相助佐,猎户见之气先挫。

心忧得赏为所分,眼见有虎容渠过。

弓兵散在村落中,村民鸡犬为一空。

四足之虎未可捕,两足之人与虎同。

真虎为患时一出,人虎为患朝连久。

东乡闻虎在西邻,人虎又向西乡集。

野外晡时即掩关,椎苏不复更登山。

人虎难避愈真虎,纵为虎食不闻官。

形式: 古风

玩松竹(其二)

马目在屋南,龙峰在屋北。

南为山所障,北半露山色。

赖有竹与松,足供予燕息。

竹乃前岁栽,种自别墅得。

松长已百年,不知谁所植。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玩松竹(其一)

萧萧园中竹,不复数萱草。

苍苍池上松,岂更问蘋藻。

二物吾所爱,难为俗人道。

竹如吾之节,松似吾之老。

烟雨风月中,形声俱媚好。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