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台

台上树阴合,台前流水多。

青春不出门,坐见野田花。

谁能学公子,走马逐香车。

六街尘满衣,鼓绝方还家。

形式: 古风

翻译

台上的树荫重叠相接,台前的流水潺潺不断。
正值青春年华的人不愿出门,只在家中坐着就能看见田野的花朵绽放。
谁能像那公子哥儿一样,骑着马追赶华丽的马车。
漫步在六条繁华街道,衣裳沾满尘土,直到鼓声停止才回家。

注释

树阴:树的阴影。
合:重叠。
流水:流动的水。
青春:青春年华。
出门:离开家门。
野田花:田野上的花朵。
公子:贵族青年。
走马:骑马疾驰。
香车:装饰华丽的车辆。
六街:城市的主要街道。
尘满衣:衣裳上满是灰尘。
鼓绝:鼓声停止。
方:才。
还家:回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田园生活图景。开篇"台上树阴合,台前流水多",通过对比强调了主角所处位置的美好环境,这里不仅有浓密的树荫,还伴随着潺潺的溪流,为读者呈现了一种隐逸自适的生活状态。

接着"青春不出门,坐见野田花",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静谧生活的享受和珍惜。诗中的主角选择了不离家门半步,即便是年轻力壮时,也愿意就近观赏周遭自然之美。这不仅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同时也隐含着对外界喧嚣的一种拒绝。

"谁能学公子,走马逐香车"一句,则是对那种追求快乐、享受生活的态度的赞美。这里的"公子"可能指的是一种自由自在、不羁的人物形象,而"走马逐香车"则形容其随性所至,追寻感官之悦,这与前文中坐享自然景致的意境形成了对比,共同描绘出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期待和向往。

最后两句"六街尘满衣,鼓绝方还家",则是诗人在外游历归来的情景。"六街尘满衣"形容的是长时间外出的尘埃附着在衣服上,而"鼓绝方还家"则表达了归家的决心和行动。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美好与个人生活态度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理想状态。

收录诗词(66)

刘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 籍贯:江东

相关古诗词

秋夕

促织灯下吟,灯光冷于水。

乡魂坐中去,倚壁身如死。

求名为骨肉,骨肉万馀里。

富贵在何时,离别今如此。

出门长叹息,月白西风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人登第东归

学古既到古,反求鉴者难。

见诗未识君,疑生建安前。

海畔岂无家,终难成故山。

得失虽由命,世途多险艰。

我皇追古风,文柄付大贤。

此时如为君,果在甲科间。

晚达多早贵,举世咸为然。

一夕颜却少,虽病心且安。

所居似清明,冷灶起新烟。

高情懒行乐,花盛仆马前。

归程不淹留,指期到田园。

香醪四邻熟,霜橘千株繁。

肯忆长安夜,论诗风雪寒。

形式: 古风

送友人擢第东归

同家楚天南,相识秦云西。

古来悬弧义,岂顾子与妻。

携手践名场,正遇公道开。

君荣我虽黜,感恩同所怀。

有马不复羸,有奴不复饥。

灞岸秋草绿,却是还家时。

青门一瓢空,分手去迟迟。

期君辙未平,我车继东归。

形式: 古风

送友下第游雁门

相别灞水湄,夹水柳依依。

我愿醉如死,不见君去时。

所诣星斗北,直行到犹迟。

况复挈空囊,求人悲路岐。

北门记室贤,爱我学古诗。

待君如待我,此事固不疑。

雁门春色外,四月雁未归。

主人拂金台,延客夜开扉。

舒君郁郁怀,饮彼白玉卮。

若不化女子,功名岂无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