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走都门终夜雨,明朝泥淖堪惊。
疏疏点点忽鸡鸣。数峰青似染,快活早来晴。
十五年间春梦断,乱山寒食清明。
无人挑菜踏青行。青鸠啼雨外,闲听寺中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淡远的生活情境。开篇“昔走都门终夜雨,明朝泥淖堪惊”写出了夜晚行走在湿漉漉的道路上,第二天清晨发现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这种细腻的观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变化的敏感。
紧接着“疏疏点点忽鸡鸣”描绘了雨后的宁静和鸡鸣声中透露出的一丝生机,显示出诗人对于生活节奏的把握,以及他对周围环境声音的细致捕捉。
“数峰青似染,快活早来晴”则是景象的转换,山峦在清晨露出的那份苍翠,宛如被浸染了一般,这既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表达了内心的喜悦与宁静。
“十五年间春梦断,乱山寒食清明”中,“十五年间春梦断”可能是对过去某段时光的回忆,那个春天已经远去,而现在诗人面对的是一场冷清的宴席,这不仅描绘了物象,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无人挑菜踏青行。青鸠啼雨外,闲听寺中声”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的行动,他独自一人在绿色的道路上走着,无人与他同行,这种孤独感与寺院里的钟声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意境。
整首诗以其平和的语气、细腻的情感和深远的意象,构建了一个让人沉醉的艺术世界。
不详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过眼纷纷遥集,来归往往羝儿。草间塞口绔间啼。
提携都不是,何似未生时。
城上胡笳自怨,楼头画角休吹。谁人不动故乡思。
江南秋尚可,塞外草先衰。
旧日诗肠论斗酒,风流怀抱如倾。
几年不听渭城声。尊前无贺老,卷里少弥明。
闻说语言都好,便应步履全轻。长生第一是风僧。
额前书八十,能说又能行。
老去尚呼张丈,醉中自惜熊儿。越王台上鹧鸪啼。
三朝臣不遇,无复好文时。
情绪幽幽似结,鬓丝索索禁吹。病来魂不到相思。
散人腰已散,倚杖叹吾衰。
幸自不须端帖子,闲中一句如无。
爱他午日午时书。惟应三五字,便是辟兵符。
久雨石鲸未没,小风纨扇相疏。邀朋一笑共菖蒲。
去年初禁酒,今日漫提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