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虽有乘桴意,能忘出昼情。
一官百僚底,是亦道之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与道行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首句“虽有乘桴意”,借用孔子乘桴渡海的典故,表达了一种追求理想与远方的决心和勇气。“能忘出昼情”,则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时内心的挣扎与纠结,出昼情,可能暗指离开世俗、追求清静的生活状态。
接着,“一官百僚底”一句,揭示了在官场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权力运作,暗示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某种无奈和讽刺。通过“是亦道之行”这一句,诗人似乎在强调,即便身处官场,也应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和理想追求,即“道之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冲突与调和,以及在复杂社会中如何保持自我道德操守的主题,体现了作者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洞察。
不详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狼籍胡椒斛,破散堆钱屋。
不见贪者愚,求荣是求辱。
鸱得腐鼠嚇,犬笑狡兔死。
唾手功名场,不知忧患始。
书生禄有籍,造物费亦省。
颜回一箪食,不得尽晚景。
孔负二宜去,嵇知七不堪。
青山休老地,佳处是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