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远水路已别,古汊未穷源。
定知前山雨,瀑泳至且浑。
暗生秋草下,稍复夏潦痕。
更去待月上,犹应可到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入泽王河口》,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偏远水道的情景。首句“远水路已别”,表达了诗人离开熟悉的道路,踏入未知水域的遥远感;“古汊未穷源”则暗示了河流的古老与深远,难以穷尽其源头。
接下来的两句“定知前山雨,瀑泳至且浑”,通过想象前方山头可能降下的雨水,推测河水因降雨而变得浑浊,瀑布奔流而下的情景,富有动态感。接着,“暗生秋草下,稍复夏潦痕”,描述了水边草木在秋季生长,还留有夏季积水的痕迹,展现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的变化。
最后两句“更去待月上,犹应可到门”,诗人决定继续前行,期待在月光下抵达目的地,流露出坚韧不拔的决心和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程中的景色变化,寓含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明当是重九,黄菊还开不。
先将掇其英,秋径未能有。
颓龄无以制,但不负此酒。
红颊谁使歌,公怜牛马走。
昔见白髭惊,今见白髭喜。
人将拔去之,我独不然耳。
拔之既更生,留之何所耻。
白日傥日拔,日拔讵能已。
黑壮不为贵,白衰不为鄙。
道德保于中,任从髭发齿。
飞乌先日出,谁知彼雌雄。
岂无腐鼠食,来啄秽厕虫。
饱腹上高树,跋觜噪西风。
吉凶非予闻,臭恶在尔躬。
物灵必自絜,可以推始终。
遨游非昔时,轻舸偶同泛。
山水心有慕,屡往如有欠。
平生共好尚,饮食未尝厌。
兹日不言多,醉如春酒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