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下荆南尽,君今复入舟。
买薪犹白帝,鸣橹少沙头。
衡霍生春早,潇湘共海浮。
荒林庾信宅,为仗主人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的场景,诗人在江南某地为即将启程的友人饯别。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深切表达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摹。
“客下荆南尽,君今复入舟。”这里设置了送别的情境,朋友已经到达江南的尽头,而现在是朋友重新踏上归程的时候。这两句通过动作传递出告别即将开始的气氛,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离别的忧伤。
“买薪犹白帝,鸣橹少沙头。”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当时的情景:买来的柴火还带着露水,未干,而远处传来了船夫划桨的声音。这里通过对环境的刻画,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
“衡霍生春早,潇湘共海浮。”这两句则转向了自然景观的描写,春天到来得较早的地方(衡霍)和潇水(即湘江)汇入大海,共同漂浮着春意。这样的描绘不仅美化了送别的情境,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荒林庾信宅,为仗主人留。”最后两句转向了历史名人的居所——庾信的旧宅,虽然环境荒凉,但仍然因为曾是这位文学家的住所而显得庄重。这里的“为仗”表达了一种留恋之情,即便是这样的荒凉之地,因为主人(朋友)即将离开,也让诗人感到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历史的巧妙运用,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东川诗友合,此赠怯轻为。
况复传宗近,空然惜别离。
梅花交近野,草色向平池。
傥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
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白头无藉在,朱绂有哀怜。
书记赴三捷,公车留二年。
欲浮江海去,此别意苍然。
窜身来蜀地,同病得韦郎。
天下干戈满,江边岁月长。
别筵花欲暮,春日鬓俱苍。
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
群盗至今日,先朝忝从臣。
叹君能恋主,久客羡归秦。
黄阁长司谏,丹墀有故人。
向来论社稷,为话涕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