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俞本之山人还金昌

满径黄花桑落酒,送客关门折衰柳。

涉世空怀失路悲,干时自乏谭天口。

片刺侯门不得通,桂薪玉粒哭途穷。

半年逆旅貂裘敝,一剑飘然马首东。

劝君休下杨朱泪,客里秋风易憔悴。

伏枕愁为越国吟,吹箫归向吴门醉。

此日诸侯厌布衣,可怜穷达世情非。

君归莫叹行装薄,多少空囊人未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世态炎凉的感慨。首联“满径黄花桑落酒,送客关门折衰柳”以黄花和衰柳渲染出送别的凄凉氛围,借酒消愁,却只能在关门之际折取衰柳相赠,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颔联“涉世空怀失路悲,干时自乏谭天口”则道出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无奈与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自我反思。

颈联“片刺侯门不得通,桂薪玉粒哭途穷”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个人的困境,即使有才华如刀尖般锐利,也无法进入权贵的府邸,只能面对生活的艰辛与困顿,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痛苦。尾联“半年逆旅貂裘敝,一剑飘然马首东”描述了友人离别的情景,半年的漂泊生活使得貂裘破旧,而友人却只能带着一剑,独自踏上东行的道路,预示着未来的未知与挑战。

最后两联“劝君休下杨朱泪,客里秋风易憔悴。伏枕愁为越国吟,吹箫归向吴门醉”是对友人的安慰与鼓励,希望他不要因离别而过度悲伤,因为旅途中的秋风容易让人感到疲惫与忧伤。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可能会通过吟诗或饮酒来排解内心的愁绪。最后一句“此日诸侯厌布衣,可怜穷达世情非。君归莫叹行装薄,多少空囊人未归”则反映了社会阶层间的矛盾与不平等,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鼓励友人在归途中不必过于忧虑自己的行装是否单薄,因为还有更多的人即便拥有财富,也无法顺利归来。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昔行题友人小像

少年携手同行乐,我甫胜冠君总角。

岁月悠悠去不还,眼前风景犹如昨。

此日看君新画图,神情虽是颜容殊。

所嗟童稚尚如此,莫怪故人成老夫。

我也半生甘落魄,君亦胡为恋丘壑。

高举犹怀鸿鹄心,待时且作龙蛇屈。

旧事经今二十秋,披图空感昔时游。

与君相见且饮酒,莫遣青铜催白头。

形式: 古风

都门送吴允兆还吴兴

燕山三月杨柳新,别酒一杯送故人。

故人仗剑意慷慨,仰天大笑辞平津。

我唱骊驹君驻马,送君半是穷交者。

暮角凄凉起驿楼,春云惨淡生原野。

酒阑歌罢马频嘶,千里征途望霅溪。

独有王孙归未得,天涯空叹草萋萋。

形式: 古风

出都门答别邓汝高员外

十年三上长安道,阙下献书俱不报。

拂袖还山别故人,风尘满目伤怀抱。

长安裘马多轻肥,先达何人怜布衣。

惟君慷慨念贫贱,交情如此今人稀。

凄凉旧事那堪数,半榻孤灯寒夜雨。

载酒曾同醉锦溪,看山犹记眠芳墅。

转盼光阴十载馀,怜余踪迹仍樵渔。

空文何以干明主,儒术由来生计疏。

余也今年三十几,依然落魄归田里。

白首何妨老故园,红尘从此辞燕市。

拔剑哀歌日易昏,垂杨未折已销魂。

人生离别足感叹,穷达悠悠何必论。

形式: 古风

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其一)

吾生本是疏狂客,几回落魄长安陌。

弃置应惭骨相屯,壮年自失干时策。

日驱羸马口微吟,仰天大笑乾坤窄。

呜呼一歌兮歌慨慷,燕山六月飞严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