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厓山哀歌亭》由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通过对厓山哀歌亭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句“祠堂千顷压江波”,以壮阔的景象开篇,将祠堂置于千顷波涛之上,既展现了祠堂的宏伟气势,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与波澜壮阔。接下来,“张陆之名更可磨”一句,点出了祠堂纪念的人物——张、陆两位历史人物,他们的名字如同刻在石上一般,永不磨灭,彰显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不朽声名。
“只少当时文相国,一间亭子表哀歌”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文相国在这里被提及,可能是指宋朝的文天祥,他以其忠诚与英勇,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诗句中提到“只少”,表达了对文相国未能亲自在此留下纪念的遗憾,同时也强调了设立“一间亭子”的意义,即通过这一小小的建筑,寄托后人对历史英雄的哀思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描绘祠堂的壮丽景象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不仅展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之情,也蕴含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陈献章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