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渡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嵚崟,洪涛越凌乱。

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翻译

我畏惧那险恶的旅途,随着长江漂流,来到陡峭的渡口边
登上小船,航向渺远的云端
寒气逼人的荒野之外,夕阳映照在江心,行程已过半
我的马向北嘶鸣,山中的猿猴也呼应着呼唤
清澈的水流冲击着石头,沙滩洁白无垠
这清冷的江景洗涤了我心中的忧虑和疲惫,疾病也似乎减轻了一些
高高的峭壁直耸,汹涌的波涛翻腾不息
迎风站立,我独自回首,再次牵马,发出深深的感叹

注释

畏途:险恶的旅途。
长江:长江河流。
渡口:渡船的停靠点。
绝岸:陡峭的岸边。
舟楫:船只。
杳窕:遥远而幽深。
云汉:银河,这里指天空。
荒野:无人烟的野外。
日暮:傍晚。
中流:江中心。
山猿:山中的猿猴。
水清:清澈的水。
石礧礧:形容石头众多且突出。
沙白:沙滩洁白。
滩漫漫:沙滩广阔。
愁辛:忧虑和疲惫。
疏散:缓解。
高壁:高峻的峭壁。
嵚崟:险峻的样子。
洪涛:大浪。
凌乱:动荡不安。
回首:回头。
揽辔:牵马。
三叹:多次叹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江边渡口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愁思。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开篇即设定了壮阔的场景,长江的辽阔与渡口的险峻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之情。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此处描绘了船只在江上的行驶,以及水天一色的境界,通过“云汉”二字,更添了一丝超脱尘世的意境。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随后的景象转向了荒凉的自然和日暮时分,诗人所处之地显得格外孤寂,时间的流逝也让人感到无尽的忧愁。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这里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增添了生活气息,同时“北”字可能暗示着诗人的游子之思或是对远方某种情感的寄托。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这两句用鲜明的形象描绘出了江边的景色,让人仿佛可以听见水流过石头和沙滩的声音,同时也强调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交织。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此处诗人似乎在通过对自然的沉浸来缓解心中的忧虑,但“多病”二字却又透露出诗人身体和精神上的不济。

“高壁抵嵚崟,洪涛越凌乱。”这两句描写了山川的险峻和水流的汹涌,不仅映射出自然之力的磅礴,也可能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波澜。

最后,“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则是诗人在面对风景时的举动,他不由自主地回头望去,并且多次叹息,或许是在感慨生命的流转和个人命运的坎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以及在面对壮阔山川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石文诗

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石匮阁

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

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

石匮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

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

吾衰未自安,谢尔性所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