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与丹青两幻身,世间流转会成尘。
但知此物非他物,莫问今人犹昔人。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诗中“我与丹青两幻身”一句,通过将自己比作绘画中的丹青(一种用于绘画的颜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出尘入境的艺术追求。
“世间流转会成尘”则描写了万物皆归于尘土的宇宙真理,暗示着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物是无常的洞察。这种哲学思考体现了王安石深厚的儒家思想和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但知此物非他物”一句,强调了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不仅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中自我认同和价值判断的独到见解。
最后,“莫问今人犹昔人”则是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时代更替中人的态度给予警示,提醒人们不要仅仅沉迷于过去或未来,而应注重当下,活在现实之中。这种超脱时空的思考方式,是王安石深邃思想的一种体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也揭示了他对于生命、历史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一位大儒、大文学家对于人生哲学的独到感悟。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物非他物,今吾即故吾。
今吾如可状,此物若为摹。
齐安孤起宋兴前,光宅相仍一水边。
蜂分蚁争今不见,故窠遗垤尚依然。
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祇烦冤。
真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
松篁不动翠相重,日射流尘四散红。
地上行人愁暍死,那知高处有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