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复之屯田赴成都

槃礴西南江与岷,石犀金马世称神。

桑麻接畛馀无地,锦绣连城别有春。

结绶相随通籍久,推车此去辟书新。

知君不为山川险,便忘吾家叱驭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巨大的磐石在西南江边与岷山相接,石犀和金马自古被誉为神物。
田野上桑麻茂盛几乎无地可耕,锦绣般的城市里另有一番春天景象。
长久以来,我们相伴着官衔跟随你,这次推车出行是为了开辟新的文书职责。
我知道你不会因为山川艰险而退缩,就像你忘记家中那个曾经驾驭马车的人一样。

注释

石犀: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金马:象征吉祥的马形装饰。
世称:世人公认的。
通籍:古代官员的身份证明。
辟书:指新的任命书或文书。
山川险:艰难的自然环境。
叱驭人:驾驭马车的人,这里暗指家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送复之屯田赴成都》。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送别一位前往成都屯田(即在边疆地区垦殖土地以增加粮食产量和军队供给)的朋友。

首句“槃礴西南江与岷”描绘了西南江水奔腾,与岷山相连的壮丽景象。槃礴,形容江水激流澎湃之状;岷,指的是岷山,位于四川一带。

接着,“石犀金马世称神”表达了对历史上著名良马的赞美。石犀,即用石头雕刻的犀牛,用来比喻良马的坚固和力量;金马,则是形容马匹之珍贵。

第三句“桑麻接畛馀无地,锦绣连城别有春”描写了土地被开垦得非常充分,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以种植桑麻(桑树和麻类植物),而成都平原则因其丰饶而显得特别繁华。桑麻接畛,即田地相连,表示耕种的土地非常广阔;馀无地,则是说几乎没有空闲的地方;锦绣连城形容的是成都一带由于富庶而呈现出的一片繁荣景象。

“结绶相随通籍久”表达了对朋友长久相伴的愿望。结绶,意指友情深厚;相随,即一起行走;通籍久,则是说两人的交往史已很长久。

“推车此去辟书新”则是作者鼓励朋友前往成都开垦新土地,展开新的篇章。推车,此去,是指朋友即将启程的动作;辟书新,即开辟新田,记录新的开始。

最后,“知君不为山川险,便忘吾家叱驭人”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品格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留恋之情。知君,即了解你;不为山川险,是说朋友不惧怕崎岖的山川;便忘吾家叱驭人,则是作者表达了即使朋友能够轻易地离开这片土地,但他自己却难以忘怀这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表现出了对远去朋友勇敢开辟新生活的鼓励与支持,以及自己对于友人的不舍和留恋。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契丹使还次韵答净因老

老欲求吾志,时方摭我华。

强将愁出塞,空得病还家。

日转山河暖,风含草木葩。

胜游思一往,不敢问三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彦珍

挟策穷乡满鬓丝,陂田荒尽岂尝窥。

未应谷口终身隐,正合菑川举国推。

握手百忧空往事,还家一笑即芳时。

柘冈定有辛夷发,亦见东风使我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赵学士陕西提刑

遥知彼俗经兵后,应望名公走马来。

陛下柬求今日始,胸中包畜此时开。

山西豪杰归囊牍,渭北风光入酒杯。

堪笑陋儒昏鄙甚,略无谋术赞行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赵燮之蜀永康簿

蜀山万里一青袍,石栈天梯箠辔高。

多学似君宁易得,小官于此亦徒劳。

行追西路聊班草,坐忆南州欲梦刀。

他日寄声能问我,应从锦水至江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