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燮之蜀永康簿

蜀山万里一青袍,石栈天梯箠辔高。

多学似君宁易得,小官于此亦徒劳。

行追西路聊班草,坐忆南州欲梦刀。

他日寄声能问我,应从锦水至江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蜀地的山峦绵延万里,我身着青袍独自前行,石阶如天梯,马鞭和缰绳显得格外高挑。
像你这样博学的人并不多见,做个小官在这里也只是徒劳无功。
行走时想象自己在西路上整理诗文,静坐时又怀念南方家乡,仿佛能看到刀光剑影。
将来若有人询问我的踪迹,或许他会从锦水出发,沿着江边寻找答案直到江皋。

注释

蜀山:四川的山脉。
青袍:古代官员的服装。
石栈:险峻的石级路。
班草:整理诗文,比喻文思敏捷。
南州:诗人故乡或南方地区。
梦刀:借指怀念家乡或战斗生活。
江皋:江边高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送赵燮之蜀永康簿》。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以深沉的感情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蜀道的险峻与美丽,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寄托。

"蜀山万里一青袍",开篇便以壮丽的景象勾勒出蜀地的雄伟景色。"石栈天梯箠辔高"则进一步描绘了蜀道的险峻,显示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多学似君宁易得,小官于此亦徒劳"表达了一种对于知识和地位的反思。诗人通过这两句话传达了自己对于个人能力与社会地位之间关系的思考,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行追西路聊班草,坐忆南州欲梦刀"则是对友人的怀念和对远方故土的向往。诗人通过行走时的景象和静坐时的心境,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最后两句"他日寄声能问我,应从锦水至江皋"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计划。在这里,诗人似乎在向远方的友人传达一种信息,或许是一种约定,也或许是一种情感上的联络。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更透露出他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理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逊师归舒州

山川相对一悲翁,往事纷纷梦寐中。

邂逅故人恩意在,低徊今日笑言同。

看吹陌上杨花满,忽忆岩前蕙帐空。

亦见桐乡诸父老,为传衰飒病春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项判官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真州吴处厚使君

江上斋船驻彩桡,鸣笳应满绿杨桥。

久为汉吏知文法,当使淮人服教条。

拱木延陵瞻故国,丛祠瓜步认前朝。

登临莫负山川好,终欲东归听楚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陶氏妇兼寄纯甫

云结川原暗,风连草木萎。

遥瞻季行役,正对女伤悲。

梦事中千变,生涯老百罹。

更惭无道力,临路涕交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