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三首(其三)

岁晚田园半已芜,缁尘衮衮落征途。

送穷不见昌黎富,乞巧翻成子厚愚。

瓿下早知嘲尚白,缶边何似醉呼乌。

鸢肩枉作常何客,只合新丰伴酒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年终时分田园大半荒芜,旅途上满是尘土飞扬。
想送走贫穷却无法如韩愈般富有,乞求巧手反而显得像柳宗元般愚拙。
早就知道在破瓮下被人嘲笑肤色苍白,不如醉中呼喊乌鸦更自在。
肩膀宽阔本该做豪饮的常客,却只能在新丰与酒徒为伍。

注释

岁晚:年终岁末。
半已芜:大半荒芜。
缁尘:黑色尘土,比喻旅途艰辛。
衮衮:形容连续不断。
昌黎富:指韩愈,以其财富著称。
乞巧:七夕节乞求女工之巧。
子厚愚:指柳宗元,以其才智著称,这里反讽。
瓿下:破瓮之下,比喻贫困。
嘲尚白:嘲笑肤色苍白。
醉呼乌:醉中呼喊乌鸦,寻求解脱。
鸢肩:形容宽厚的肩膀。
常何客:豪饮的常客。
新丰:地名,古代豪饮之地。
酒徒:嗜酒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所作的《有感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岁末乡村的荒凉景象,以及自身的感慨。

首句“岁晚田园半已芜”,写出了时值年终,田园荒芜,暗示了生活的凋敝和世事的变迁。接着,“缁尘衮衮落征途”描绘出旅途中的疲惫与艰辛,尘土飞扬,象征着人生的奔波劳碌。

诗人借用韩愈(昌黎)和柳宗元(子厚)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境遇。“送穷不见昌黎富,乞巧翻成子厚愚”,意指自己虽然像韩愈那样试图摆脱贫困,却未能如愿,反而像柳宗元那样陷入困境,显得更为愚拙。

“瓿下早知嘲尚白,缶边何似醉呼乌”两句,诗人自嘲,宁愿在破旧的器皿边饮酒,也不愿接受他人的嘲笑,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逃避现实的态度。最后,“鸢肩枉作常何客,只合新丰伴酒徒”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哀叹,感叹自己如同那肩背沉重的鸢鸟,本应与酒徒为伍,过着放浪不羁的生活,而不是在世间挣扎。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典故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顿时的无奈和自我解嘲,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有感三首(其二)

子美间关离乱际,尧夫生长太平年。

可怜橡栗天寒拾,不似莺花日晏眠。

忧乐在人均是命,盛衰有数总由天。

腐儒老矣无奇计,独立斜阳意惘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有感三首(其一)

场屋当年负隽声,白头牢落竟何成。

一生受用兔园册,千载应无麟阁名。

被服易招山鸟怪,题诗难学野狐精。

羊裘老弃渔滩上,印绶新加少傅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郑前山丝字韵

人笑学官如兔丝,谁能千里远寻师。

归田便觉知机早,舂市应嫌见事迟。

纵欲著鞭何所往,奚须按剑复相疑。

世人多享容容福,白璧从来不可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袁艮所投赠

意气冲霄义薄云,白头倾盖即相亲。

耳边久不闻瑰论,眼底初惊见玉人。

历代文章空自变,致君风俗几时淳。

世间别有经纶手,不属柴门老病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