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簇

前朝茧如山,今朝卵如粟。

如山今岁谋,如粟来岁足。

来岁一何神,生花楮一幅。

丁宁语荆妇,依时勤晒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王祯所作的《蚕簇》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蚕从茧到卵的自然循环过程,以及对蚕农一年辛勤劳动的赞美。

“前朝茧如山,今朝卵如粟。” 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将前一年的蚕茧堆积如山,与今年的蚕卵细小如粟进行对比,形象地展现了蚕农一年的辛勤劳动成果。茧如山,象征着去年丰收的喜悦;卵如粟,则预示着新一年生命的开始和希望。

“如山今岁谋,如粟来岁足。”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蚕农对未来的规划与期待。通过“谋”和“足”的对比,表达了蚕农对今年辛勤劳动的总结和对未来一年充足收获的憧憬。

“来岁一何神,生花楮一幅。” “来岁”一词再次强调时间的流转,而“一何神”则表达了对明年丰收景象的惊叹与赞美。这里的“生花楮一幅”,可能是指明年春天,蚕农们在忙碌之余,能够欣赏到如同画卷般美丽的春花,寓意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丁宁语荆妇,依时勤晒沐。” 最后两句以对话的形式,直接点明了蚕农家庭中的分工与合作。通过“丁宁”(叮嘱)和“荆妇”(指妻子),体现了蚕农家庭中丈夫与妻子共同参与农事活动的情景,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作精神。同时,“依时勤晒沐”也提醒了蚕农们要遵循自然规律,适时地晾晒蚕茧,确保蚕丝的质量,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蚕农一年四季的辛勤劳动,还蕴含了对自然循环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美好愿景的向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中国古代农民的智慧与勤劳。

收录诗词(52)

王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缫车

人家育蚕忧不得,今岁蚕收茧如积。

满家儿女喜欲狂,走送车头趁缫缉。

南州誇冷盆,冷盆缴细何轻匀。

北俗尚热釜,热釜丝圆尽多绪。

即今南北均所长,热釜冷盆俱此軖。

軖头转机须足踏,钱眼添梯丝度滑。

非弦非管声咿?,村北村南响相答。

妇姑此时还对语,准备吾家好机杼。

岂知县吏已催科,不时揭去无馀紽。

迫索仍忧宿负多,车乎车乎将奈何。

形式: 古风

热釜

蚕家热釜趁缫忙,火候长存蟹眼汤。

多茧不须愁不辨,时时频见脱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冷盆

瓦盆添水火微燃,茧绪抽来细缴全。

不似贵家华屋底,空教纤手弄清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蚕连

捲去绿云桑已少,箔头有丝蚕欲老。

月馀辛苦见成功,作簇不应从草草。

南北习俗久不同,彼此更须论拙巧。

北簇多露置,积叠仍忧风雨至。

南簇俱在屋,施之蚕北良未足。

南北簇法当约中,别搆长厦方能容。

外周层架蒿草平,内备火患通人行。

饲却神桑丝已吐,女洒桃浆男打鼓。

作茧直须三日许,开簇团团不胜数。

我家多蚕方自庆,得法于今还可證,免似向来多簇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