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夏

日夕是西风,流光半已空。

山光渐凝碧,树叶即翻红。

学浅惭多士,秋成羡老农。

谁怜信公道,不泣路岐中。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夏时节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农事的感慨。开篇“日夕是西风,流光半已空”两句,写出了太阳逐渐西沉,光线渐渐减弱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时间即将过去、光阴似箭的紧迫感。

接着,“山光渐凝碧,树叶即翻红”两句,则是对自然界色彩变化的描绘。山光变得更加清澈而深邃,树叶开始转变为秋天的红色。这不仅是对景色的细致观察,也预示着季节更迭和生命轮回。

“学浅惭多士,秋成羡老农”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学问不足之感,相比那些已经收获满满的农夫,感到自愧不如。这里体现出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渴望,以及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向往。

最后,“谁怜信公道,不泣路岐中”两句,是对那些坚守正道而不为世俗所理解的人表示同情。岐山之中,历史上有许多忠诚被误解或遭受不幸的人物故事,这里诗人可能是在借古喻今,表达对某种理想或信念的坚持和悲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收录诗词(140)

刘得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赋得听松声

庭际微风动,高松韵自生。

听时无物乱,尽日觉神清。

强与幽泉并,翻嫌细雨并。

拂空增鹤唳,过牖合琴声。

况复当秋暮,偏宜在月明。

不知深涧底,萧瑟有谁听。

形式: 排律

外家虽是帝,当路且无亲。

白日只如哭,黄泉免恨无。

身闲甘旨下,白发太平人。

同游芳草寺,见示白云诗。

犹祈启金口,一为动文权。

深山寺路千层石,竹杖棕鞋便可登。

形式:

九嶷山

鼎湖冠剑有遗踪,晋汉真人羽化同。

九转药成丹灶冷,五车云去玉堂空。

仙家日月蓬壶里,尘世烟花梦寐中。

徒有旧山流水畔,老松枝叶苦吟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中秋夜泊武昌

两城相对峙,一水向东流。

今夜素娥月,何年黄鹤楼。

悠悠兰棹晚,渺渺荻花秋。

无奈柔肠断,关山总是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