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人要贫贫不得,一人要富富不得。
要知贫富不相当,且请各归本位立。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偈颂二十四首》中的第六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贫富现象的观察和哲理思考。诗中通过对比“一人要贫贫不得”与“一人要富富不得”的情境,揭示了世间贫富并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控,暗示了命运和因果的自然规律。最后两句“要知贫富不相当,且请各归本位立”,劝诫人们接受并尊重自身的定位,不必过于追求不属于自己的富贵,回归生活的本来状态。这是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整体上,这首诗富有禅意,体现了佛教教义中的平等观和知足常乐的精神。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人间无,天上有,往往无人脱窠臼。
四海娟娟洗玉魂,九野茫茫白兔走。
寒山子,不关口,也落马驹群队后。
虎憎鸡嘴,闻者畏之。
后人衡鉴不高,唤作二俱弄险。
鸡足峰前,黄梅渡口,逗到冷泉几掣肘。
若谓凌霄非正传,毕竟衣法属谁手。
野犴鸣,狮子吼,虚空昨夜翻筋斗。
同门出入,未尝谩你。
诸人苟或粉饰太过,山僧只得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