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孤枕僧庵梦不成,披衣推户竹轩明。
一天月色连秋色,万树风声似水声。
小槛沉沉青嶂合,脩檐冉冉白云行。
今宵伫立情何限,晓鉴霜毛两鬓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清晨醒来,推开门窗,面对着自然景象的宁静与美丽。"孤枕僧庵梦不成"表达了夜晚的寂寞和未能实现的心愿;"披衣推户竹轩明"则是清晨的行动,推开门窗,迎接初升的阳光。
接着诗人用"一天月色连秋色,万树风声似水声"来描写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这里既有视觉上的享受(天空与秋色相连),也有听觉上的愉悦(万树的风声如同流水)。
随后"小槛沉沉青嶂合,脩檐冉冉白云行"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观的深邃与柔和。小溪在石缝中缓缓流动,山峦间弥漫着淡淡的青色,而屋檐下则有白云轻轻飘过。
最后两句"今宵伫立情何限,晓鉴霜毛两鬓生"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晨景中的无限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伫立在清晨之中,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感情,而头上的霜毛则是岁月流转的见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消逝的无奈。
不详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当年英妙曳青衿,曾习王褒盛德吟。
骥騄作驹期万里,鸾凰振翼便千寻。
驰声场屋谁勍敌,好事侯邦尽赏音。
古语美成须在久,愿君长保岁寒心。
西北峨峨叠嶂来,涛奔浪涌势难回。
忽临城郭千峰住,下有源泉万斛开。
鱼鳖宁容腥沼沚,蛟龙曾是起风雷。
平时寂寞何灵响,岁旱方知济物才。
才名四纪蔼簪绅,王谢风流信绝伦。
云路旧游群玉府,山城初见谪仙人。
八龙漂泊知馀几,三爵追随莫厌频。
此会未应轻作别,梅花且醉腊前春。
使节东来炯绣衣,蒙泉景色动旌旗。
官曹传檄清风肃,老稚随车淑气移。
赵日可能兼畏爱,苏天那复间公私。
鸰原更遇蓬瀛客,好驻幨帷十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