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淮寄养浩

竹清寒房静,残月在西壁。

悄悄灯影微,尸坐弃枕席。

井华饮蟾蜍,玄云成五色。

明知非世谋,精诣在六籍。

我行长淮浪,冻树挟春碧。

梦子白纻宽,双眸炯空激。

书来屡在手,此意何的的。

数回不成欢,远别乃复恻。

归雁临风翔,先之寄深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桷在淮河渡口思念远方友人的情景。首句“竹清寒房静,残月在西壁”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竹林与清寒的房间相映成趣,残月挂在西壁,增添了几分孤寂之感。接着,“悄悄灯影微,尸坐弃枕席”,描述了室内昏暗的灯光下,诗人独自一人,仿佛遗忘了时间与空间,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井华饮蟾蜍,玄云成五色”一句,通过饮井水和观察天空中的云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明知非世谋,精诣在六籍”,表达了诗人虽然明白世俗的追求并非他的目标,但他依然专注于经典书籍的学习与研究,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我行长淮浪,冻树挟春碧”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淮河岸边,看到冰封的树木中透露出春天的绿意,象征着即使在严冬,生命与希望也依然存在。接下来,“梦子白纻宽,双眸炯空激”则通过梦境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书来屡在手,此意何的的。数回不成欢,远别乃复恻。归雁临风翔,先之寄深忆。”诗人反复收到友人的书信,但内心的喜悦却难以完全表达,离别的伤感油然而生。归雁在风中飞翔,似乎预示着友人即将归来,诗人借此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330)

袁桷(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字:伯长
  • 号:清容居士
  • 籍贯:庆元路鄞县
  • 生卒年:1266—1327

相关古诗词

送友教授闽中

蔚蔚太古树,丛生散琅玕。

盛时炳阳德,寥落欻岁寒。

天风西北来,东海繁层澜。

芳朽各有性,盛衰讵无端。

贸贸冰上屦,黯黯尘中冠。

宿志不得酬,奋飞辑其翰。

伊南蹇一士,羁鸿河之干。

手持大雅篇,八音佐王官。

墙阴卧朝日,薄饭不满盘。

邂逅喜我同,金石生肺肝。

出处非故意,低佪耿相看。

闽山渺云海,东望通三韩。

居夷圣有在,取琴为君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董生噩上人以叔载韵见贻再次韵(其一)

关河一辙迹,耿耿明大江。

五方各异俗,中州诚骏厖。

吾欲上帝阍,帝阍不敢撞。

终然返初服,养佚归海邦。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董生噩上人以叔载韵见贻再次韵(其二)

靴帽成戚施,逆耳风其喈。

昂然望南山,爱彼日夕佳。

朝来何所见,万马盈天街。

所以巢居子,终然养澄怀。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董生噩上人以叔载韵见贻再次韵(其三)

噩师禅林秀,宛在诸天阁。

当其调护时,危石系朽索。

作赋极剪裁,众物各有托。

氤氲荆山玉,洋洋咸池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