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诗人袁桷所作,名为《董生噩上人以叔载韵见贻再次韵(其三)》。诗中描绘了董生噩上人的禅林之景,以及其调护下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首句“噩师禅林秀,宛在诸天阁”开篇即点明了董生噩上人的禅林环境之秀丽,仿佛置身于诸天阁之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当其调护时,危石系朽索”描绘了董生噩上人在调护自然环境时的细心与谨慎,即便是看似危险的危石,也被他巧妙地用朽索系住,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尊重与爱护。
“作赋极剪裁,众物各有托”则赞美了董生噩上人的文学才华,他的作品如同精心剪裁的织品,将各种事物巧妙地融入其中,赋予它们各自独特的意义和生命。这里不仅体现了董生噩上人的艺术造诣,也暗示了他在生活中对万物的深刻理解和关怀。
“氤氲荆山玉,洋洋咸池乐”最后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董生噩上人比作荆山之中的美玉,其品德如玉般纯洁无瑕;同时,他也像咸池之水一样,滋润着周围的一切,带来和谐与欢乐。这两句不仅高度赞扬了董生噩上人的高尚品质和深远影响,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美好形象的深深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董生噩上人及其禅林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人格魅力与精神境界,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