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袁桷所作的《董生噩上人以叔载韵见贻再次韵(其一)》中的部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独特感悟。
“关河一辙迹,耿耿明大江。”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站在关河之间,望着明亮的大江,心中涌起的复杂情感。关河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边界的划分,而大江则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
“五方各异俗,中州诚骏厖。”这里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广阔的社会,指出不同地域间风俗习惯的差异,同时也赞美了中原地区文化的丰富与繁荣。这一句既是对多元文化的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
“吾欲上帝阍,帝阍不敢撞。”诗人表达了想要向天帝诉说心声的愿望,但又意识到这可能是徒劳无功的。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终然返初服,养佚归海邦。”最后两句,诗人决定回归最初的本真状态,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里的“海邦”可能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复杂世界中寻找内心平静与理想追求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