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溪庄访旧

山山明月路,何处认梅花。

石色冷如水,溪流白似沙。

清吟幽客梦,华发故人家。

相见即归去,已应河汉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山峦上明亮的月光铺路,何处才能找到梅花的踪迹。
石头的颜色冷得像水,溪流的白色如同白沙。
清冷的吟唱唤起游子的梦境,白发苍苍的人家在远方。
与你相见后我便打算离去,此时银河已经倾斜。

注释

山山:连绵的山峰。
明月:明亮的月亮。
梅花:冬季开花的植物,象征高洁。
石色:石头的颜色。
冷如水:形容石头颜色冷冽如水。
溪流:小溪流水。
白似沙:形容溪水清澈洁白像沙子。
清吟:清脆的吟唱。
幽客:孤独的旅人。
华发:白发,指年老。
故人家:古老的、久远的家庭。
相见:相遇。
归去:离开。
河汉:银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山行的画面,诗人漫步在明亮月光下的山路上,寻找着梅花的踪迹。他注意到石头的颜色冷冽如水,溪流清澈得仿佛是白色的沙子。在这样的静谧环境中,诗人低声吟咏,沉浸在幽深的梦境中,回忆起远方故人的往事。他与旧友的重逢虽然短暂,但相聚的喜悦让他意识到夜已深,银河已经倾斜。整首诗通过月夜景色和对故人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71)

柴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号:秋堂
  • 籍贯:江山
  • 生卒年:1212—1280

相关古诗词

归来

归计年来付酒杯,任他猿鹤自相猜。

东家种竹西邻看,前日移花昨夜开。

钟送夕阳归草木,风吹凉月上楼台。

老来懒听他家曲,惟看柴门长绿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毛维瞻白云庄三咏(其二)平溪堂

亭号休休古退藏,岂如溪上构虚堂。

坐邀城市真潇洒,却谓江湖太渺茫。

下笔新题无俗事,支筇野服是家常。

临流最有清风快,未见故人心已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毛维瞻白云庄三咏(其一)掬泉轩

好山深处静开轩,目送孤云手弄泉。

枕石堂无金玉富,濯缨家有子孙贤。

初寻旧隐逢三伏,已发新吟仅百篇。

闻说夜分烦暑散,凉飙浑似素秋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毛维瞻白云庄三咏(其三)眺望台

治圃我依浮石滩,筑台君占白云山。

三秋一日登临外,千里同风咫尺间。

峰黛阴晴长黯黯,溜琴朝夕自潺潺。

休官谁道何曾见,林下如今两处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