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谒岳麓书院》描绘了衡山南麓的壮丽景色和岳麓书院的庄重氛围。首句“瞻彼衡岳麓,松柏何青青”展现出衡山之巅松柏挺拔的景象,充满生机。接着,“苍云被曾阜,石室延空冥”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势和深邃的石室,给人以神秘而深远的感觉。
诗人提及朱张两位儒家大师在此研习经典,“潜兹考遗经”,体现了学术的传承与严谨。他感慨“悠悠过化迹,仰止犹华星”,表达对前贤智慧的敬仰,如星辰般照耀后人。诗人自己身处湘江边,“蹇予泊湘渚”,感叹风涛阻隔,但仍决心登岸探访。
进入书院,“挂帆决所济,杖策临幽扃”,表达了坚定的决心和对知识的追求。在静谧的环境中,“薰香谒虚位,周览循阶庭”,诗人虔诚地拜谒空位,遍览院内景致,赞美其物华天宝,山川灵气汇聚。
诗中还提到后人对书院的精心维护和发扬,“后贤力绍述,堂构递经营”,并将之与孔林和兰亭相提并论,强调其作为游息和弘扬儒家教化的场所。结尾处,“兹方盛才彦,礼乐遵仪刑”,赞美人才辈出,遵循礼仪,致力于学问的深入研究,期望能延续千秋基业。
最后,诗人以“母为汩尘土,永以羞岩峒”作结,寓意自己的志向高洁,不愿沉沦于世俗,希望能为后世留下清名。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对岳麓书院的崇敬和对其教育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