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茅舍疏离出素英。临风照水眩精神。
娟娟新月又黄昏。
削约寒枝香未透,细看频嗅独消魂。
为谁消瘦不禁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春夜景象。"茅舍疏离出素英",设定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幽雅环境,其中“茅舍”指的是用茅草盖成的小屋,“素英”则是梅花的别称,诗人通过这一句点明了诗歌的主角——梅花。"临风照水眩精神",表达了诗人在春夜中对着梅花,感受着微风和月光,在这宁静中感到心神俱醉。
接着“娟娟新月又黄昏”描绘出初升的月亮,它柔和而动人。"削约寒枝香未透"形容梅花在冷冽的枝头上,虽然尚未完全开放,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幽香。"细看频嗅独消魂"则是诗人仔细观察并多次低头嗅着这股清香,被这份美好所陶醉,以至于灵魂似乎随之融化。
最后“为谁消瘦不禁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因梅花的美丽而销蚀思虑,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这春夜之中。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不详
原名备。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十里青山溯碧流。夕阳沙晚片帆收。
重重烟树出层楼。
人去人来芳草渡,鸥飞鸥没白蘋洲。
碧梧翠竹记曾游。
斜阳波底湿微红。朱栏翠袖倚轻风。
平平山色有无中。
俯首微官真自缚,高飞远举羡冥鸿。
何时一艇大江东。
画楯朱栏绕碧山。平湖徙倚水云宽。
人家杨柳带汀湾。
目力已随飞鸟尽,机心还逐白鸥闲。
萧萧微雨晚来寒。
秋到郊原日夜凉。黍禾高下已垂黄。
荷花犹有晚来香。
天上佳期称七夕,人间好景是秋光。
竹洲有月可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