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大慈寺斋头鲜于阇梨

酒肉终朝没阙时,高堂大舍养肥尸。

行婆满院多为妇,童子成行半是儿。

面折掇斋穷措大,笑迎搽粉阿尼师。

一朝若也无常至,剑树刀山不放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咏大慈寺斋头鲜于阇梨》,由唐代诗人陈裕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大慈寺斋堂中僧侣生活的讽刺与批判。

首句“酒肉终朝没阙时”,开篇即揭示了僧侣们在斋堂中终日饱食酒肉的生活状态,暗示了他们并未真正遵循佛教戒律中的素食原则。接着,“高堂大舍养肥尸”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斋堂的奢华与僧侣们的享乐,将僧侣形象刻画为贪图安逸、不守清规的群体。

“行婆满院多为妇,童子成行半是儿”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指出斋堂中充斥着女性和孩童,暗示僧侣们的生活并非清净修行,而是充满了世俗的杂乱与混乱。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僧侣生活的一种普遍质疑和批评。

“面折掇斋穷措大,笑迎搽粉阿尼师”两句,则是对僧侣们言行举止的讽刺。前句中的“穷措大”指的是贫穷的读书人,这里用来形容那些在斋堂中挑剔食物、不守规矩的僧侣;后句中的“阿尼师”则是对女性僧侣的戏称,此处用来讽刺斋堂中女性角色的存在及其被僧侣们轻视的态度。

最后,“一朝若也无常至,剑树刀山不放伊”表达了对僧侣们未来命运的担忧,暗示即使他们最终面临生死轮回的考验,也无法逃脱因果报应的命运。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辛辣的讽刺,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僧侣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收录诗词(7)

陈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放生池

鹅鸭同群世所知,蜀人竞送放生池。

比来养狗图鸡在,不那阇梨是野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咏深沙

瞋眉努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

祸福岂由泥担汉,烧香供养弄蛇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驿门

我王衔璧远称臣,何事全家并杀身。

汉舍子婴名尚在,魏封刘禅事独新。

非干大国浑无识,都是中原未有人。

独向长安尽惆怅,力微何路报君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弟诗

三年作赘在京城,著个绯衫倚势行。

夜夜贪怜红粉女,朝朝浑忘白头兄。

亲情别后饥寒死,仆使归来气宇生。

世上可能容此事,算来天道不分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