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

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史。

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

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

形式: 古风

翻译

面容消瘦满头斑点四十四岁了,被贬到江州做地方官。
生不逢时被弃置不用就算了,年纪还没老身体就如此虚弱是为了什么呢。
寒冷的溪谷中松树被火焚烧成灰烬,霜降后春天的树林花朵也凋落满地。
世事无常荣辱只在一瞬间,这难道是上天公正的安排吗?

注释

面瘦头斑:形容人面容憔悴,满头白发。
远谪:被贬谪到远方。
江州:地名,古代的一个州。
郡史:地方官员的职位。
弃置:被抛弃或不用。
不才:没有才能,自谦之词。
衰羸:衰老瘦弱。
委地:掉落地上。
昭昭:明显,清楚。
上天意:上天的旨意或命运的安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在外地做小官的凄凉生活和内心的感慨。"面瘦头斑四十四"一句,直接点出诗人的年纪和身体状况,表明他已经不再年轻,身体也有所衰败,但仍然被朝廷发配到远方做小官。

"逢时弃置从不才"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自卑,他觉得自己没有才能,因此遭受时势的抛弃和不公待遇。"未老衰羸为何事"则是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困惑和不解,为什么还未到老年就已经显得疲惫不堪。

接下来的两句"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悲凉情绪。"火烧寒涧"可能是对自己遭遇的比喻,表达一种被毁灭的感觉;而"霜降春林花委地"则形象地展示了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凋零的情景。

最后两句"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困惑,他感到自己的荣枯完全受制于时代的变迁,而不是由个人能力所决定,这种感觉让他质疑是否真有天意在背后主宰一切。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写,表现了古代士人遭遇贬官、流放时的悲凉心态,以及他们对于命运和时代力量无力的感慨。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遣怀

寓心身体中,寓性方寸内。

此身是外物,何足苦忧爱。

况有假饰者,华簪及高盖。

此又疏于身,复在外物外。

操之多惴慄,失之又悲悔。

乃知名与器,得丧俱为害。

颓然环堵客,萝蕙为巾带。

自得此道来,身穷心甚泰。

形式: 古风

遣怀

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

谁言此数然,吾道何终塞。

尝求詹尹卜,拂龟竟默默。

亦曾仰问天,天但苍苍色。

自兹唯委命,名利心双息。

近日转安闲,乡园亦休忆。

回看世间苦,苦在求不得。

我今无所求,庶离忧悲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

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

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

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

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

长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

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

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示兼呈梦得

七月中气后,金与火交争。

一闻白雪唱,暑退清风生。

碧树未摇落,寒蝉始悲鸣。

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疏受老慵出,刘桢疾未平。

何人伴公醉,新月上宫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