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丞相送行二首(其一)

三年袖手卧江滨,着眼终成出世人。

笔下风云作时雨,胸中丘壑作阳春。

买山尘外曾相见,漉酒愁边情更亲。

惜取风骚等闲句,他时密膝咏臣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三年来我静观世事于江边,最终决定踏入世间
笔下的文字如风雨般激昂,心中的丘壑如春天般温暖
曾在尘世之外买山相会,借酒浇愁时情感更深厚
珍视那些寻常的风雅诗句,期待将来能与知己共赏

注释

袖手:袖手旁观,不参与。
卧:躺,休息。
出世人:指入世的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风云:比喻壮志豪情或文章气势。
时雨:及时的雨水,比喻有益于人的事物。
阳春:温暖的春天,比喻美好的心情或作品。
买山:购置山林,隐居。
漉酒:过滤酒液,这里指饮酒。
情更亲:情感更加亲近。
风骚:指诗词歌赋,也代指文学才华。
等闲句:寻常的句子,不引人注目的。
密膝:亲密无间地交谈。
臣邻:臣子和邻居,这里指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所作,题为《次韵李丞相送行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三年袖手卧江滨,着眼终成出世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隐居于江边,不问世事,最终成就了一位超凡脱俗的人物。这里的“三年”可能是指时间较长,而非实指三载;“袖手卧江滨”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隐逸生活。

“笔下风云作时雨,胸中丘壑作阳春。”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通过文学创作可以掌控自然界的力量,即使是阴霾的天气也能化为及时的甘霖;而心中的山川湖海,则如同永恒的春日。这里强调了诗人的才华和内在的情感世界。

“买山尘外曾相见,漉酒愁边情更亲。”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通过共同的经历和自然美景增进彼此的情感。这里的“买山”可能是指远离尘世的隐居之地,“相见”则意味着心灵上的契合。

“惜取风骚等闲句,他时密膝咏臣邻。”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理解自己文学才华和情感的人表示珍惜,并期待在未来有机会与他们亲近交流。这里的“风骚”指的是豪放不羁的文笔,“他时密膝咏臣邻”则描绘了一种诗人与知己在一起吟诗作对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领悟。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伯纪丞相游贤沙凤池之作(其二)

几日公来浴凤池,蹇驴陪乘偶参差。

羁栖自笑卧盘谷,健句争先诵渼陂。

世路吹齑无念到,山游啖蔗不言知。

紬书倘遂云根筑,肯与酸寒郑老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李伯纪丞相游贤沙凤池之作(其一)

骑鲸破晓上崔嵬,人识仙翁第一回。

杖屦不应尘外去,旌麾早自日边来。

黑头半为忧时改,青眼唯逢胜地开。

怪底尺书频寄雁,向来交味比陈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苏粹之发干见赠(其二)

漂泊音书断,艰难会合迟。

那知休老地,却数别君时。

岁晚商山寂,天寒楚水悲。

无言一杯酒,怀抱各相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苏粹之发干见赠(其一)

颓龄知有几,谁复问行藏。

散策苍林静,抛书白昼长。

相呼山鸟聚,自落涧花香。

此地无车马,真成物我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