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清轩二首(其一)

闻说名轩寄远情,得非游世厌营营。

丈夫出处浑无累,只要心源一点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听说你把名轩寄托远方,莫非是厌倦了世间纷扰的忙碌。
大丈夫的进退都不受牵累,只求内心深处保持一片清明。

注释

闻说:听说。
名轩:名贵的书房或居所。
寄远情:寄托遥远的情感。
得非:难道不是。
游世:在世间漂泊。
厌营营:厌倦世俗的繁忙。
出处:出仕或隐退。
浑无累:完全没有牵挂。
只要:只须。
心源:内心的源泉。
一点清:一片清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子翚的作品,名为《寄题清轩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借“清轩”这一物象来表达自己的远寄之情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闻说名轩寄远情”,这里的“名轩”指的是清幽静谧的书房或居所,而“寄远情”则是通过这样的场所来传递诗人对远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亲友深厚的情感。

“得非游世厌营营”,这句话中的“游世”指的是在世间的流转和旅行,“厌营营”则是对世俗生活中种种繁琐、庸碌不堪的心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不满和超脱。

“丈夫出处浑无累”,这里的“丈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意味着有志气、有能力的人。而“出处浑无累”则是说这种有才华、有志气的人,无论是在何种环境中,都能够不受外界牵绊,保持自己的清净和独立。

最后一句,“只要心源一点清”,这里的“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本源,即人的纯净本性。“只要一点清”则是说,只要内心有一点清明之处,就足以应对世间的一切复杂与混沌。诗人强调了保持内心清明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清轩”这一物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友的思念,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保持内心独立和清明的追求。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寄题黄应亨东明斋二首(其二)

斋居雅意与谁论,会见依光沐宠恩。

惭愧野人欺我懒,相招炙背坐松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寄题黄应亨东明斋二首(其一)

青藜不复来人世,好学如君自少双。

赖有羲和鞭日毂,晓红常照读书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得天台命二首(其二)

暖风环佩满芳洲,贝阙珠宫忆旧游。

此日刘郎心似水,桃花空绕暮溪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得天台命二首(其一)

奉祠得请向天台,清梦先寻紫翠堆。

借问刘晨今在否,云间应见耳孙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