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程子山舍人赠高虞卿

南宫四海英俊场,阅人须多无此郎。

御史传呼主司出,遥瞻紫案金炉香。

帘垂咫尺断还送,闭户设棘围高墙。

卷堆封弥充栋宇,笔浸沧溟开混茫。

麟台学士喜得子,如获宝鼎联芝房。

明日都城始传榜,声名烜赫无三张。

平生知己万不一,世有若人安可失。

方调鼎味荐盐梅,桃李何心并佳实。

论经射策未足论,挽取功名看他日。

同门笑语夜相过,起看北斗插天河。

凌晨凤阁拜座主,门生来贺争肩摩。

一时人物尽豪杰,太平为宝非嘉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名为《和程子山舍人赠高虞卿》。诗中描绘了对高虞卿才华横溢的赞誉与期待,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乐观展望。

首先,诗中提到高虞卿在南宫(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中的表现,称其为“四海英俊”,意指他才智出众,能与天下英才并列。接着,描述了御史传唤主考官出场的情景,以及考场内庄严的氛围,如“紫案金炉香”、“帘垂咫尺断还送”等细节,营造出科举考试的庄重与神秘感。

诗中进一步赞扬高虞卿在科举考试中的出色表现,形容他的试卷堆满房间,如同大海般浩瀚,显示了其深厚的学识与才华。同时,将高虞卿比作“宝鼎联芝房”的麟台学士之子,象征其非凡的天赋与家族荣耀。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高虞卿未来的期许。提到“明日都城始传榜,声名烜赫无三张”,预示着高虞卿将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显赫的成绩。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高虞卿的珍视之情,“平生知己万不一,世有若人安可失”,强调了高虞卿作为难得的人才,值得珍惜与培养。

最后,诗中描绘了高虞卿成为座主(科举考试中主考官的称呼)后的场景,以及门生们前来祝贺的热闹场面。通过“一时人物尽豪杰,太平为宝非嘉禾”这句话,诗人表达了对高虞卿及其同门师友才华横溢、共济时艰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高虞卿在未来将成为国家的宝贵财富,而非仅仅局限于学术或农业的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虞卿才华与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人才的重视与推崇,以及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期待。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罗畴老家明妃辞汉图

明妃辞汉出宫门,丰容靓饰朝至尊。

至尊左右皆动色,明妃欲语咽复吞。

三千蛾眉塞天阍,帝独不识王昭君。

顾影徘徊复良久,尚冀君王一回首。

当时自倚绝世姿,不将赂结毛延寿。

可怜朱网画香车,却来远嫁呼韩邪。

不如归州旧村女,三幅罗裙两髻丫。

陌上花开大堤暖,细雨春风归缓缓。

宁从禁籞落胡沙,长路漫漫碧云断。

忽看汉月照毡裘,泪湿弹丝锦臂韝。

龙眠会作无声句,写得当时一段愁。

形式: 古风

送向宣卿往衡山兼寄胡康侯侍讲

海内甲马未尽休,豪英为时当出谋。

天生奇才必有用,何乃相率居岩幽。

胡公人品今第一,汗漫久作朱陵游。

朱陵窟宅倚苍翠,此公招隐安可留。

九庙今谁起颓压,四方正尔烦诛求。

我闻昔时元刺史,舂陵地分天子忧。

少陵作诗颂其事,至今人传元道州。

公为道州绩尤伟,谁为再作舂陵讴。

孤城疲卒捍狂贼,高论力诋庸儿羞。

安得如公数十辈,参错天下为邦侯。

京洛腥膻不难扫,潢池寇孽不难收。

愿公早请尚方剑,先斩佞臣张禹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赠齐轩仲素老

秀岭明东城,飞翠横空断。

烟霞互灭没,爽气浮清旦。

旁连仙人居,楼殿出天半。

金龙蟠绣柱,银榜开琳馆。

齐轩面青葱,下瞰绿筱岸。

我尝醉其上,讴吟杂悲叹。

一时贤士夫,车马共游款。

当年二学士,落笔泻银汉。

曾赋齐轩诗,字字星斗烂。

事逐云雨空,鬼录尚可按。

重来兵火馀,触目自悽惋。

唯有轩前山,秀色还旧观。

晓猿惊未已,归袂何必挽。

胡为走尘埃,废此奇一段。

山灵亦可畏,移文定嘲玩。

形式: 古风

寄黄子庞兼简邹德裕

天狼窥太清,戎马断行路。

一别常万里,寄书何由数。

识君英妙时,亹亹见佳处。

当年松柏姿,已有庙廊具。

比常览新作,险绝闻奇句。

探珠沧海底,秀色不受污。

笔端百斛鼎,胸中九经库。

高文动场屋,仍传渭上赋。

岂但凌三都,自使强敌怖。

邹郎挺忠烈,英英起门户。

同游气概中,风云生指顾。

独念蓬室士,无因陪杖屦。

相望隔章水,欲往不敢渡。

拿舟弄明月,正恐蛟龙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