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留燕子矶院中有感而作

寄食清江院,从秋又涉冬。

水侵慈姥竹,风落孝陵松。

野宿从晨钓,山居傍夕烽。

相逢徐孺子,多谢郭林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此诗由顾炎武在清江院久留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首联“寄食清江院,从秋又涉冬”描绘了诗人孤独地寄居于清江院中,时间从秋天延续至冬天,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寂寥。

颔联“水侵慈姥竹,风落孝陵松”运用自然景物来渲染氛围,水波轻拂慈姥竹,微风吹落孝陵松,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含了岁月更迭、人事沧桑之意。

颈联“野宿从晨钓,山居傍夕烽”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从清晨的垂钓到傍晚的烽火,既有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隐含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相逢徐孺子,多谢郭林宗”以历史人物徐孺子和郭林宗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范文正公祠

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

巳见干戈缠海内,尚留冠佩托江东。

含霜晚穗遗田里,噪日寒禽古庙中。

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钱翁口示所辑方书

和扁日以遥,治术多瞀乱。

方书浩无涯,其言比河汉。

彭铿有后贤,物理恣探玩。

耻为俗人学,特发仁者叹。

五劳与七伤,大抵同所患。

循方以治之,于事亦得半。

条列三十馀,有目皆可看。

略知病所起,可以方理断。

哀哉末世医,误人已无算。

颇似郭舍人,射覆徒夸诞。

信口道热寒,师心作汤散。

未达敢尝之,不死乃如线。

岂如读古方,犹得依畔岸。

在汉有孝父,仁心周里闬。

下诏问淳于,一篇著医案。

如君静者流,嗣子况才彦。

何时遇英明,大化同参赞。

形式: 古风

元旦陵下作(其一)

十载逢元日,朝陵有一臣。

山川通御气,节物到王春。

阙下樵苏尽,江东战伐新。

相看园殿切,鹄立几萦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元旦陵下作(其二)

是日称三始,何时见国初。

风云终日有,兵火十年馀。

甲子轩庭历,春秋孔壁书。

幸来京兆里,得近帝王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