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静斋稿

斯道在人心,如蚌藏圆珠。

散作明月光,敛则止水虚。

形式: 五言绝句

翻译

真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
就像贝壳中隐藏着圆润的珍珠。

注释

斯道:真理。
人心:人的内心。
如:像。
蚌:贝壳。
藏:隐藏。
圆珠:圆润的珍珠。
散:分散。
作:成为。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敛:收敛。
则:就。
止水:平静的水面。
虚:空虚。

鉴赏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修养与智慧。"斯道在人心,如蚌藏圆珠"用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道德之光泽在于人的内心,就如同蚌壳中隐藏着珍贵的圆润珠玉,暗示了诗人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认识和崇尚。

接着的"散作明月光,敛则止水虚"则描绘了一种境界,即道德或智慧如同月光般广泛照耀,当它散发出来时,如同夜空中圆满清澈的明月,普照万物;而当它收敛起来,又如同静谧无波的水面,显得宁静而深不可测。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光与暗、动与静的对比,表达了道德或智慧的广泛性和深邃性。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透露出其内在修养的深度,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

沈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还君此画不忍觑,怕忆当年分手处。

形式:

涪州得山胡次子由韵

终日锁筠笼,回头惜翠茸。

谁知声㗲㗲,亦自意重重。

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

故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留题仙都观

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去如旋风抟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餐霞绝粒长苦辛。

安得独从逍遥君,泠然乘风驾浮云,超世无有我独存。

形式: 古风

仙都山鹿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