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诗(其二)

牂牁西去水,千里共烽烟。

世事已如此,孤怀空复然。

定趋衡岳路,或到夜郎天。

弭节知何处,音书为一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岑徵所作的《寄怀诗(其二)》。诗中以牂牁江的水流向千里外,与烽烟共存,象征着诗人的情感与外界的联系,无论距离多远,都难以割舍。接着,“世事已如此,孤怀空复然”两句,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内心的孤独感。诗人似乎在感叹世事变迁,个人情感却只能独自承受。

“定趋衡岳路,或到夜郎天”,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未来的行程,或是前往南方的衡山之路,或是到达遥远的夜郎之地,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远方的期待。最后,“弭节知何处,音书为一传”,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以及通过书信来传达情感的渴望,希望即使身在远方,也能与人保持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复杂世事时的孤独、迷茫与对远方的向往,以及对情感交流的深切需求。

收录诗词(208)

岑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怀诗(其三)

潇湘三载梦,千里不还乡。

八口将何托,孤舟更渺茫。

秋空黄鹄少,天远白云长。

去住怜同病,忧思不敢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怀诗(其四)

频年甘作客,湖海任西东。

纵有垂天翼,高飞无积风。

气消蛮峤外,泪尽瘴烟中。

处处同芳草,王孙路不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湖南秋兴

一雁下平芜,天空楚月孤。

西风吹叶落,秋色在南湖。

欲学长沙傅,投书屈大夫。

三湘哀怨地,怀古独踌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耒阳谒杜少陵墓(其一)

没处既非假,埋时莫问真。

先生不可作,大雅向谁陈。

披草看残碣,临风荐白蘋。

耒河通汨水,知己有灵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