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怀归

谁谓乡可望,望在天地涯。

但有时命同,万里共岁华。

昨夜南山雨,殷雷坼萌芽。

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

寂寂户外掩,迟迟春日斜。

源桃默无言,秦人独长嗟。

不惜中肠苦,但言会合赊。

思归吾谁诉,笑向南枝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谁说家乡遥不可及,就在天地的边际。
命运有时相同,即使相隔万里,也能共享岁月的繁华。
昨晚南山下起了雨,雷声震动,万物开始发芽。
源头的桃树没有欺骗我,它最早在秦地人家绽放。
寂静的户外,春天的阳光缓缓西斜。
源头的桃花默默无声,只有秦人独自感叹。
我不怕腹中苦涩,只因相聚的日子遥遥无期。
思念故乡,我能向谁倾诉,只能笑着看向南方的花朵。

注释

乡:家乡。
天地涯:天地的边际。
时命:命运。
岁华:岁月的繁华。
南山:指某个具体的山。
殷雷:响亮的雷声。
源桃:源头的桃树。
秦人家:秦地的人家。
寂寂:寂静。
迟迟:缓缓。
中肠:内心深处。
会合:相聚。
南枝花:南方的花朵,可能象征希望或远方。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春天即将逝去的哀伤。"谁谓乡可望,望在天地涯"两句以问答形式强调了对家乡无尽的向往之情,即使相隔万里,也是同一时节的变化。诗中通过"昨夜南山雨,殷雷坼萌芽"描绘春雨后的景象,生机勃勃,但却不能留住春天的脚步。

"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表明了春意已至,连最早开花的源桃也不再欺骗人们,却在秦地的家庭中率先绽放。这也许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切。紧接着"寂寂户外掩,迟迟春日斜"则描写了屋外安静无声,只有春光斜射,时间在缓缓流逝。

"源桃默无言,秦人独长嗟"诗人通过对比,将自己置于寂静的春夜之中,而那早已开放的源桃,也只能是沉默不语。这种对比更加深化了诗人的哀愁和孤独感。

"不惜中肠苦,但言会合赊"表达了诗人虽然内心充满痛苦,却也只愿意与春天一起承受这份苦楚,不愿与他人分享。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有对个人哀愁的坚守。

最后"思归吾谁诉,笑向南枝花"则是诗人的无奈之选。在无法倾诉思念之痛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面带微笑,独自一人欣赏春天的花朵。这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享受,也是对自己哀愁的最终回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与春日的无常。

收录诗词(85)

独孤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散文家,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召为左拾遗,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谥曰宪。集三十卷,内诗三卷,今编诗二卷

  • 字:至之
  • 籍贯:河南洛阳
  • 生卒年:725~777

相关古诗词

同岑郎中屯田韦员外花树歌

东风动地吹花发,渭城桃李千树雪。

芳菲可爱不可留,武陵归客心欲绝。

金华省郎惜佳辰,秪持棣萼照青春。

君家自是成蹊处,况有庭花作主人。

形式: 古风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扬州崔行军水亭泛舟望月宴集赋诗

明月借秋兴,流光在此池。

山公顾我厚,酩酊称未疲。

勿谓嘉会易,但忧离别随。

饱君醉中德,敢使松心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早发龙沮馆舟中寄东海徐司仓郑司户

沙禽相呼曙色分,渔浦鸣桹十里闻。

正当秋风渡楚水,况值远道伤离群。

津头却望后湖岸,别处已隔东山云。

停舻目送北归翼,惜无瑶华持寄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