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春日寄内

春到燕山冰亦消,归骖迎日喜嫖姚。

久行胡地生华发,初试东风脱敝貂。

插髻小幡应正尔,点槃生菜为谁挑。

附书勤扫东园雪,到日青梅未满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春天来到燕山,冰雪开始消融,归来的马车沐浴着阳光,如同迎接英勇的姚将军般喜悦。
在遥远的胡地长久跋涉,我已生出白发,初次尝试着在春风中脱下破旧的貂皮衣裳。
头上插着小旗,仪式简单却恰如其分,盘子里的生菜又是为谁精心挑选?
附上书信,恳切地清扫东园的积雪,期待着那一天,青梅还未完全结果满枝头。

注释

春到:春天来临。
燕山:北方山脉,这里指诗人所在地。
归骖:归来的马车。
嫖姚:姚期,汉代名将,此处借指英勇的将领。
华发:白发,指岁月流逝。
东风:春风。
敝貂:破旧的貂皮衣。
插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饰。
幡:旗子。
生菜:春季新鲜蔬菜。
勤扫:尽力清扫。
东园:诗人的家园或园林。
青梅:未成熟的梅子,象征早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春日寄内》中的一首,描绘了诗人出使契丹归来时春天景象和个人感受。首句“春到燕山冰亦消”写出了北方春天到来,冰雪开始融化,暗示着生机与温暖的到来。诗人“归骖迎日喜嫖姚”,以驾车归来迎接朝阳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出使任务完成后的轻松。

“久行胡地生华发”表达出诗人长期在异域生活的艰辛,岁月已在他头上留下了白发。而“初试东风脱敝貂”则形象地描述了他在春风中换下破旧貂裘,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新生活的开始。

“插髻小幡应正尔,点槃生菜为谁挑”描绘了家中妻子可能正在准备庆祝春天的到来,插上小旗,挑着生菜,期待着诗人的归来。最后一句“附书勤扫东园雪,到日青梅未满条”则是诗人想象归家后的情景,嘱咐家人清扫积雪,期待青梅还未完全结果,春天的气息更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盼,以及出使归来时的喜悦和感慨。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奚君

奚君五亩宅,封户一成田。

故垒开都邑,遗民杂汉编。

不知臣仆贱,漫喜杀生权。

燕俗嗟犹在,婚姻未许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惠州

孤城千室闭重闉,苍莽平川绝四邻。

汉使尘来空极目,沙场雪重欲无春。

羞归应有李都尉,念旧可怜徐舍人。

会逐单于渭桥下,欢呼齐拜属车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赠右番赵侍郎

霜须顾我十年兄,朔漠陪公万里行。

骈马貂裘寒自暖,连床龟息夜无声。

同心便可忘苛礼,异类犹应服至诚。

行役虽劳思虑少,会看梨枣及春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赠知雄州王崇拯二首(其一)

赵北燕南古战场,何年千里作方塘。

烟波坐觉胡尘远,皮币遥知国计长。

胜处旧闻荷覆水,此行犹及蟹经霜。

使君约我南来饮,人日河桥柳正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