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王太守入罗浮寻梅花村不得用子瞻松风亭下梅花诗原韵有作予为和之

水帘洞口梅花村,梅花不见馀冰魂。

美人已随明月没,依稀缟衣来黄昏。

翠羽啾嘈怨幽谷,白云黯淡愁荒园。

使君苦寻千万树,一冬冲雪忘寒温。

急须更植遍岩壑,依之吐纳扶桑暾。

尽教玉女插云髻,复为老人遮松门。

千秋梅花作汤沐,四百君当闻此言。

一罗一浮再开辟,花时招我倾清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梅花村的向往与追寻,以及对梅花精神的赞美。开篇以“水帘洞口梅花村”引入,点出梅花生长之地的幽静与神秘,接着“梅花不见馀冰魂”一句,既表达了梅花的坚韧不屈,也暗示了梅花的消逝与凋零。

“美人已随明月没,依稀缟衣来黄昏。”将梅花比作美人的灵魂,随明月消逝,留下缟衣般的洁白身影,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哀伤的氛围。接下来,“翠羽啾嘈怨幽谷,白云黯淡愁荒园。”通过鸟鸣与云色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寥与哀愁。

“使君苦寻千万树,一冬冲雪忘寒温。”使君(即惠州王太守)在严冬中不畏艰难,四处寻找梅花,表现了他对梅花的执着追求与深深喜爱。这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梅花坚韧精神的敬仰。

“急须更植遍岩壑,依之吐纳扶桑暾。”诗人希望广泛种植梅花,让其遍布山川,不仅美化自然,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接下来“尽教玉女插云髻,复为老人遮松门。”将梅花与神话中的玉女、老人联系起来,赋予梅花更多神秘与美好的寓意。

“千秋梅花作汤沐,四百君当闻此言。”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长久不衰、四季常青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期待着后人能传承这份对梅花的热爱与敬仰。

最后,“一罗一浮再开辟,花时招我倾清尊。”预示着梅花再次盛开,诗人期待与友人一同举杯庆祝,共享这美好时刻。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梅花的赞美,也有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水仙叹

往年水仙从吴来,四万馀本花尽开。

今年祗得四千本,十本一花无重台。

家家水仙苦不售,一钱一本谁买回。

人穷罕有好事者,生理萧条良可哀。

水仙天暖但生叶,天寒始见花含胎。

今岁广南颇风雪,冻伤无数桃与梅。

水仙苦寒亦不发,安得一夜春气回。

我心望春与花似,春来我心花亦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广陵老僧闻一以画扇见贻诗以答之

老僧能琴复能画,八十四龄何潇洒。

扇头贻我潇湘景,彷佛闻有飞泉泻。

乞师即来一鼓琴,移将万壑寒松林。

霜钟一醒青莲耳,流水长清太白心。

形式: 古风

修复浮丘诗社有作

仙城三石三塿,似三神山随波流。

地道潜通第七洞,朱明门户惟浮丘。

浮丘丈人昔栖此,子乔吹笙翩来游。

浮丘伯与浮丘叔,兄弟一罗而一浮。

稚川来挹浮丘袖,丹井至今如龙湫。

海神珊瑚一再献,珊瑚知自珊瑚洲。

瀫阳浮丘结大社,吾越风雅凌中州。

前掩曲江后海目,埙篪一一相绸缪。

变乱以来遗响绝,后生不知分歌讴。

抗风轩中失领袖,诃子林里谁赓酬。

别裁伪体遍里巷,汉唐规矩同寇雠。

泰泉弟子多古调,兰汀青霞居其优。

我今欲作钟吕倡,欲得二三黎与欧。

南园东皋总荒草,坛坫复有浮丘不。

招携诸君理芜秽,胜事更与仙灵谋。

曜真之天再开辟,泉源福地持咽喉。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和惠州王子千太守初入罗浮宿冲虚观用东坡同子过游罗浮韵并以为寿

朱明曜真仙人京,太守入山天乐鸣。

洞天日月一沐浴,碧鸡红翠生光明。

天教太守主双岳,神君元是长庚生。

药市酒田暮治事,琪花瑶草朝省耕。

仁爱使民尽眉寿,岂徒一身聃与彭。

东浮西罗恣攀陟,车轮蛱蝶同身轻。

鲍女飞猿尚蹩躠,葛公哑虎徒狰狞。

铁桥自可到银汉,玉柱何用探金庭。

踏穷四百三十二,一峰一峰图且经。

泉源福地置飞阁,真一法酒留丹铭。

金马且复隐星宿,玉蟾岂必辞公卿。

冲虚玉简多秘祝,先为苍生求太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