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翻译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

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
衔:用嘴含。
微木:细木。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
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 猛志:勇猛的斗志。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讵:表示反问,岂。

鉴赏

诗中“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两句表达了精卫鸟不畏强大、勇于攀登的精神,它企图用嘴中的小木枝去填塞广阔的大海,这种行为虽然看似愚蠢,但却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不懈追求的执着态度。"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则描绘了刑天以剑自割,以示对抗天命的决心和力量,“猛志”指的是那种不可动摇的勇敢与决绝,这种精神状态“故常在”,意味着它是恒久不变的。

接着“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心态。"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则是在反问中表达了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美好时刻的期待,但这种期待似乎又带有一丝无奈和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精卫填海、刑天舞剑等意象,展现了一种超脱俗世、坚持自我、勇于追求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

收录诗词(138)

陶渊明(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一)

巨猾肆威暴,钦駓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三)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疏影.为张古樵赋

豆棚夕阳草舍。荫满地碎阴,庭户潇洒。

屈指西风,一点幽香,占断短篱修架。

新梢细补贫家屋,怯露重、几枝低亚。

最愁人、款住秋声,坐对雨昏灯灺。长记南山种罢。

荷锄归、带月独酌檐下。

好是新凉,密护吟蝉,不与霜林同谢。

清斋护掣筠笼去,试小摘、冷烟盈把。

扫苍苔、拂簟烹茶,呼取邻翁閒话。

形式: 词牌: 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