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耳山

篮舆来自石苍路,喜得幽人陪杖屦。

应是山灵泽旱苗,不关居士随轩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遇]韵

翻译

竹篮从石苍路而来,欣喜有隐士相伴步行。
或许是山神怜悯干旱的作物,而非居士驾车所洒之雨。

注释

篮舆:竹制的小车或篮子。
石苍路:形容山路青翠或石头众多。
幽人:隐士或指品德高尚的人。
杖屦:拐杖和鞋子,代指步行。
山灵:山中的精灵或自然之力。
泽:水泽,这里指雨水。
旱苗:干渴的庄稼。
居士:居家修道的人,也指文人。
轩雨:从车上洒下的雨,此处可能比喻居士驾车出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篮舆来自石苍路",这里的“篮舆”指的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而“石苍路”则是诗人行走的路径,从这可以推测诗人的生活环境可能是在山野之间,生活简朴。

"喜得幽人陪杖屦"一句中,“幽人”通常指隐居于深山之中的士人或道士,而“陪杖屦”则是说这个幽人拿着拐杖和草鞋与诗人作伴。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出诗人渴望得到理解和陪伴。

"应是山灵泽旱苗"这里的“山灵”指的是山中的神灵或精灵,而“泽旱苗”则形象地比喻了山中生长的小草小苗,即使在干旱之时也能得到滋润。这两句暗示诗人相信自然界有其神秘力量,能够给予生命以滋养。

"不关居士随轩雨"一句中,“居士”指的是隐居的读书人或修道的人,而“随轩雨”则形容居士不为外界之事所干扰,即使是天降大雨也不去理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自足与宁静,以及对外部世界变化的超然物外。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友情之可贵以及内心平和的向往。

收录诗词(162)

无名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君之出矣三章(其二)发应天府

人生孰无志,常恐时难逢。

隐士抱令德,显将树奇功。

顾已何拙讷,薄游向吴中。

山阳既□□,淮淝亦从戎。

遄归五湖澨,沦薄大江东。

钟阜宏帝宅,英俊集群公。

南冠幸成贷,短褐愿归农。

缪与曲台议,披云睹飞龙。

龙光烛宇宙,幽滞庶昭融。

忽祗齐甸役,河山方复重。

去乡日益远,怀亲心转忡。

徒劳倚闾望,书札难可通。

秦淮何浩浩,行子无留踪。

驱车出关去,仰睇冥飞鸿。

鸿飞不可驾,策马临北风。

形式: 古风

寒亭

朔风凛凛雪漫漫,未是寒亭分外寒。

六月火云天不雨,请君来此凭阑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禽言二首(其二)著新脱故

蚕茧方成四月初,鸟能早计巧相呼。

谁知机杼声才息,已有王官来索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禽言二首(其一)子规

刚道故乡如许好,其如游子不归何。

自从五柳先生死,空染千山泪血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