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夜宴留别郡守

四方骚动一州安,夜列樽罍伴客欢。

觱栗调高山阁迥,虾蟆更促海声寒。

屏间佩响藏歌妓,幕外刀光立从官。

沈醉不愁归棹远,晚风吹上子陵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天下纷扰而此州安宁,夜晚摆开酒宴客人尽欢。
觱篥(乐器)演奏高山曲调,楼阁高耸显得格外悠远,蛤蟆叫声更添海边寒意。
屏风后传来歌妓们的佩环声,帷幕后刀光闪烁,侍卫官员站立左右。
沉醉中无需担忧归途遥远,晚风轻轻吹过子陵滩。

注释

四方:天下各地。
骚动:动荡不安。
一州:一个州。
安:安宁。
觱栗:觱篥,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高山阁:高高的楼阁。
迥:遥远。
虾蟆:蛤蟆。
促:增添。
海声:海边的声音。
寒:寒冷。
屏间:屏风之间。
佩响:佩环声。
藏:隐藏。
歌妓:歌舞女子。
幕外:帷幕之外。
刀光:刀剑之光。
立:站立。
从官:侍卫官员。
沈醉:沉醉。
不愁:无需担忧。
归棹:归舟。
子陵滩:子陵滩,地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杭州钱塘江畔举行的夜宴欢聚景象,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宴会的热烈与个人内心的忧虑。

“四方骚动一州安”一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大背景下的地方平静氛围。这里的“四方骚动”指的是远处战争或混乱的情况,而“一州安”则是诗人所在之地的和平与安宁。

接着,“夜列樽罍伴客欢”具体描绘了宴会的情景,夜幕低垂,酒杯相传,宾主尽欢,显示出宴会上豪迈奢侈的场面以及诗人对此种生活情调的享受。

“觱栗调高山阁迥”一句,则是对音乐的描绘,“觱栗”形容音乐声响清脆悦耳,而“高山阁迥”则暗示了宴会举行的地势较高,可能是在一座楼台之上。

“虾蟆更促海声寒”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宴会上的欢乐与自然界的肃杀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享受美好生活时不由自主浮现的心境复杂性。

“屏间佩响藏歌妓,幕外刀光立从官”则描绘了宴会上的细节,既有隐约可闻的琴音,也有显露的兵器之声,从而透露出诗人内心中对安全与不安并存的感受。

最后,“沈醉不愁归棹远,晚风吹上子陵滩”则表达了诗人在宴会结束时虽然沉浸于酒意,却无法抛开心中的忧虑。这里提到的“子陵滩”,可能是指诗人即将前往的目的地,也许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宴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享乐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情愫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收录诗词(101)

张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 籍贯:清河
  • 生卒年:公元895年

相关古诗词

宿山寺

中峰半夜起,忽觉有青冥。

此界自生雨,上方犹有星。

楼高钟尚远,殿古像多灵。

好是潺湲水,房房伴诵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宿山驿

驿在千峰里,寒宵独此身。

古坟时见火,荒壁悄无邻。

月白翻惊鸟,云闲欲就人。

秪应明日鬓,更与老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宿开照寺光泽上人院

静室谭玄旨,清宵独细听。

真身非有像,至理本无经。

钟定遥闻水,楼高别见星。

不教人触秽,偏说此山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寄友人

恋道欲何如,东西远索居。

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

甸麦深藏雉,淮苔浅露鱼。

相思不我会,明月几盈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