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三朝要典

明熹宗时朋党盛,君子小人互争竞。

小人道长君子消,宦官乘时盗国柄。

委鬼茄花互连结,睗睒跳踉意气横。

朝拜假父夕拜官,山鬼昼出白日暝。

顾命元臣愤不平,群贤交章以死诤。

宫中府中羽翼成,涕泣青蒲血空迸。

深居九关啄天下,收缚清流纳诸阱。

狂澜已将砥柱摧,疾风那怕秋草劲。

红丸梃击连移宫,三案手翻乱廷平去。

公然撰刻示天下,正者曰邪邪曰正。

吁嗟朝士蒙恶声,杨左诸臣一网尽。

转瞬烈帝登明堂,黑白分明是非定。

小人束手空怨嗟,君子弹冠更相庆。

所怜奸慝暂退藏,天下纷纷终不靖。

譬如痈疽生腹心,毒气烁体亡身命。

药石虽能溃腐肉,瞑眩不救膏肓病。

我思其殃谁所致,终之者魏始者郑。

谋危太子心计深,挟狡矜凶口语佞。

光宗即位不永年,太平天子生难更。

后来邦国日殄瘁,蛾贼纵横遍枭獍。

《要典》虽焚事已迟,庙堂空见忧心怲。

九州龙战血玄黄,其先履霜阴始凝。

后世人君其戒之,莫使女子奄人与国政!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朝末期政治动荡的场景,通过描述朋党之争、宦官专权、顾命大臣的愤怒以及君子与小人的斗争,展现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与混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小人道长君子消”、“山鬼昼出白日暝”等,形象地描绘了小人得势、君子受压的情景。

诗的前半部分聚焦于熹宗时期的政治腐败,宦官借助权力掌控朝政,君子与小人之间的斗争激烈,形成朋党对立的局面。顾命大臣对这种局面感到愤慨,但无力改变,只能通过上书谏言来表达不满。宫廷内外形成了相互勾结的势力,导致政治环境极度恶化,君子们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进行抗争。

后半部分则描述了政治局势的转变,烈帝登基后,黑白分明,是非得以明确,小人们被迫低头,而君子们得以弹冠相庆。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奸佞之徒暂时退缩后的忧虑,担心天下仍然动荡不安,如同体内滋生的痈疽,威胁着国家的存亡。

诗的结尾部分提出了警示,提醒后世君主警惕女性干政和宦官专权的危害,强调政治清明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揭示了政治腐败对国家和社会的严重后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价值。

收录诗词(3)

陈睿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丁将军故剑

丁公小永孙子棻,崎嵚厉落非庸人。

兴酣对客拔剑舞,飞电睒睒风轩轩。

坐客观者喜且愕,丁生材武超人群。

生云小子何足算,公等未见先将军。

将军自少性敢决,翘关负来空千钧。

生平武事略可数,钩戟剑槊刀枪弴。

就中剑舞尤第一,上马下马皆如神。

白猿遁逃不敢进,青龙仿佛缠其身。

余闻自恨生已晚,不得身与将军亲。

将军更有遗事否,余为倾耳君具陈。

生云昔时有草窃,啸聚海岛如云屯。

醢人之骨食人肉,元戎束手徒逡巡。

吾祖仗剑往杀贼,髑髅带血枭辕门。

贼中岂少强健者,直前捕斩犹孤㹠。

后来贼平受上赏,皆由一剑成功勋。

只今吾祖已没世,英风猛气犹生存。

此剑时时吐光怪,匣里龙啸清宵闻。

同人拔鞘决眼觑,殷红战血痕疑新。

昔闻陇西世受射,将军之后应生君。

君今好文不好武,性嗜奇古师皇坟。

自言今者特偶耳,儿戏恐使他人嗔。

劝君只合绳祖武,毋徒健笔扛龙文。

古来武人画麟阁,文士老死荒江滨。

君不见贱子学书不学剑,途穷恸哭空酸辛。

形式: 古风

题徐昭法先生涧上草堂画兼贻西照头陀

鼎湖昼曀龙无所,席藁孤臣泪如雨。

香草庵前魂夜飞,臣报其君子肖父。

一树冬青半欲枯,枝上灵禽自俦伍。

铁函荒井抱遗编,时有风流照毫楮。

翛然落墨仿倪迂,寂寂空岩带平楚。

当年思肖画兰花,只画根茎不画土。

涧上襟情亦似之,自与草堂心独苦。

我今读画缅遗风,江南鬼哭珍珠坞。

埋骨凭将卖字人,更与流传《表忠补》。

好把严陵五百篇,留伴此图共千古。

形式: 古风

萧尺木凌歊台图

高堂素壁云气生,葬苍一帧秋山明。

矗空巀嶪势千丈,飞流树顶如闻声。

借问此景从何得,凌歊台畔青峥嵘。

大江东去抱姑孰,天门竦立牛渚横。

崇台拔地接星络,湘云巴雪相逢迎。

寄奴卖屦作天子,目营八极凭江城。

燕秦电扫自豪喜,三千歌舞随霓旌。

至今英雄久灰灭,漠然山高而水清。

钟山有客癖模仿,坐挥墨沈升斗倾。

不为永初绘巡幸,卧游自欲酬生平。

桥头策杖者谁子,幅巾潇洒携秋英。

毋乃义熙老处士,独依松菊歌闲情。

谢宅已荒桓井废,断碑苔蚀留空名。

何当野立下幽听,慈姥夜戛琅玕鸣。

我来读画三叹息,万年之计徒屏营。

凉宵对此且痛饮,西风飒飒灯荧荧。

形式: 古风

睢阳庙二首(其一)

曾披唐史传遗烈,百战孤城迹不磨。

犄角力堪歼寇盗,殒身功已障山河。

名先李郭悬青简,血并南雷染碧莎。

此日楹间修一拜,阵云边月想悲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