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五)上巳闻苑中乐声书事

苑中谁得从春游,想见渐台瓦欲流。

御水曲随花影转,宫云低绕乐声留。

年华未破清明节,日暮初回祓禊舟。

更觉至尊思虑远,不应全为拙倡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宫苑中谁有幸能春游,仿佛能看到渐台的琉璃瓦在水波中摇曳。
御河的曲折随着花影流转,宫中的云彩低垂,乐声环绕不散。
正值清明时节未过,傍晚时分我刚从祓禊的舟上游玩归来。
更觉得皇上思绪深远,他考虑的不该只是我们这些笨拙的歌舞之人。

注释

苑中:宫苑,皇家园林。
渐台:古代台名,此处代指宫殿。
御水:皇帝御用的水道。
祓禊:古代春季的一种祭礼,以除不祥。
拙倡优:笨拙的歌舞艺人。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游乐景象的诗句,语言优美,意境悠远。开篇“苑中谁得从春游”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在春天游玩的人的羡慕之情,而“想见渐台瓦欲流”则是通过想象来感受那种景致的迷人之处。

诗中的“御水曲随花影转,宫云低绕乐声留”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宫廷春日游宴场景。水波随着花瓣轻轻流动,云彩在宫殿上空缭绕,音乐声和乐音相互缠绵,是对当时皇家生活的一种理想化描写。

“年华未破清明节,日暮初回祓禊舟”则是说时间还没有到午时的清明佳节,太阳下山之际,人们开始归航,这里的“祓禊舟”指的是古代清明时去野外踏青洗尘的习俗。

最后,“更觉至尊思虑远,不应全为拙倡优”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深谋远虑的赞赏,以及对于某些不够称职的大臣们的批评,认为他们不能完全胜任其职责。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春日美景的描绘,又有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和批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敏感度。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用乐道舍人韵书十日事呈乐道舍人圣从待制

东门人物乱如麻,想见新鞯照路华。

午鼓已传三刻漏,从官初赐一杯茶。

匆匆殿下催分首,扰扰宫前听卖花。

归去莫言天上事,但知呼客饮流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四)后苑详定书怀

文墨由来妙禁中,家传岂独赋河东。

平生听想风声早,数日追随笑语同。

御水新如鸭头绿,宫花更有鹤翎红。

看花弄水聊为乐,不晚朝廷相弱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十四叔赐诗留别

穷冬追路出西津,得侍茫然两见春。

发册久嗟淹国士,起家初命慰乡人。

行辞北阙楼台丽,归佐南州县邑新。

班草数行衣上泪,何时杖屦却相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子履远寄之作

飘然逐客出都门,士论应悲玉石焚。

高位纷纷谁得志,穷途往往始能文。

柴桑今日思元亮,天禄何时召子云。

直使声名传后世,穷通何必较功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