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间稚荷效王司马体

初萍半含絮,顷刻开数亩。

荷生浮其间,风雨足解后。

百年游子心,欲作千岁久。

昔为浮萍根,今为稚荷藕。

荷高刺已生,鱼游触其首。

离离荷下萍,吹向白鱼口。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池塘中浮萍与稚嫩荷花生长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以“萍间稚荷”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首句“初萍半含絮,顷刻开数亩”,描绘了浮萍在水中半露着白色的絮状物,仿佛是春天的痕迹,转瞬间,数亩水面都布满了绿意盎然的浮萍。这句诗生动地表现了春末夏初时节,自然界从静谧到活跃的变化过程。

接着,“荷生浮其间,风雨足解后”,描述了荷叶在浮萍之间生长,待到风雨过后,荷叶更加挺拔,生机勃勃。这里不仅描绘了荷叶的生长状态,也暗示了自然界中风雨之后的清新与生机。

“百年游子心,欲作千岁久”,诗人借游子的心境来表达对自然永恒之美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长久存在的渴望。这句诗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昔为浮萍根,今为稚荷藕”,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景象,诗人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从浮萍的根部到稚嫩的荷藕,形象地展示了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

“荷高刺已生,鱼游触其首”,描绘了荷叶高耸入云,鱼儿在荷叶下悠游,不经意间触碰到荷叶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离离荷下萍,吹向白鱼口”,描绘了荷叶下的浮萍随风飘动,最终被白鱼吞入口中的情景。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联系在一起,给人以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浮萍与稚荷生长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之美,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时间、生命以及自然永恒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二月十日

山居少四邻,槠叶半为薪。

野色生遥念,空江滞此身。

风涛春忆越,亲旧晚游秦。

独拟寻鸡犬,云萝挂葛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九日韶卿子善有约不至子静亦归桐庐与景云饮瀑下作

揉蓝染钓缗,欲老此江滨。

九日寒泉水,他年白发身。

邻州曾约客,别业未归人。

嗅菊知吾事,那能更问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山阴道中呈郑正朴翁

杨柳远天色,野风来水涯。

异乡同梦客,今雨故人家。

越树夜啼鸟,禹陵冬落花。

悠悠江海意,为尔鬓先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毛耳翁之湘南

湘草碧于水,王孙尚此留。

一身行万里,双鬓集诸愁。

月落岳云曙,龙逃海雨秋。

可能无事业,相见竟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