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十绝(其一)

夜雨响幽涧,晓云归远山。

阴晴识天意,一为破愁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雨后清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感和感悟。

首句“夜雨响幽涧”,以“夜雨”开篇,点明时间背景,夜间的雨水落在幽深的山涧中,发出清脆的声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这里的“幽涧”不仅指出了地点的隐蔽与深远,也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神秘。

次句“晓云归远山”,随着夜雨的消散,晨曦初现,云雾开始向远处的山峦聚集,展现出一幅动态的画卷。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隐含着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变化。

第三句“阴晴识天意”,将自然界的天气变化与人的主观感受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意义的理解和感悟。这里的“阴晴”既指天气的阴暗或晴朗,也是对自然界规律的抽象表达,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某种默契和沟通。

最后一句“一为破愁颜”,在经历了夜雨的洗礼和晨云的变幻之后,诗人的心情似乎得到了释放,愁绪被自然之美所化解。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个人情感的变化,也体现了自然界对人心灵的抚慰作用,强调了自然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独特感悟,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从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初夏十绝(其二)

踏沙逢断径,坐石看浮槎。

鱼逐新生水,蜂寻未落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初夏十绝(其三)

水稻苗初绿,畦桑叶渐稠。

羡人耕凿好,宽我乱离忧。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初夏十绝(其四)

树暗云更深,鸟啼春已去。

多谢桃源人,能留远人住。

形式: 五言绝句

初夏十绝(其五)

传闻渝水上,蔽日甲兵尘。

野战哀田叟,山行泣妇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