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樗野

不叹劳生行路难,自怜云水许间关。

别来五载多怀感,待有尺书无往还。

微白一钩天外月,淡青数点海边山。

襟情欲向何人诉,与子篝灯到夜阑。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不再感叹人生旅途艰辛,只因自己欣赏云游山水的自由。
分别五年,心中充满感慨,期待你的来信,但恐怕再无往来。
天边挂着一弯微白的新月,海边几点淡青色的山峦。
满腹心事向谁倾诉,只想与你围炉夜话直到深夜。

注释

劳生:艰难的生活。
云水:形容云游四海,生活自由。
间关:道路险阻。
五载:五年。
怀感:怀念和感触。
尺书:书信。
微白:微微发白。
天外月:天边的月亮。
淡青:浅青色。
海边山:海边的山。
襟情:心中的情感。
何人:向谁。
子:你。
篝灯:围炉点灯。
夜阑:深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白玉蟾的作品,名为《赠樗野》。从艺术风格来看,此诗深蕴含蓄,情感丰富,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不舍。

"不叹劳生行路难,自怜云水许间关。" 开篇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旅途辛勤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长时间离别的痛苦感受。这里,“云水”常用来形容遥远的距离,而“许间关”则是比喻亲人之间的心灵隔阂,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感。

"别来五载多怀感,待有尺书无往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深,以及期待收到家信的迫切心情。“别来五载”意味着相隔已久,而“待有尺书”则展现出对书信的渴望和对信息的不易获得。

"微白一钩天外月,淡青数点海边山。" 这两句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微白一钩天外月”形容的是夜晚那挂在天际的弯月,而“淡青数点海边山”则勾勒出远处海岸线上若隐若现的山影。这种写法不仅美化了景物,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感。

"襟情欲向何人诉,与子篝灯到夜阑。" 最后两句,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他渴望有人能倾听他的心声,但最终只能与亲近的人(这里的“子”可能指的是家人或亲信)一起守着昏黄的灯光,直到夜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白玉蟾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带有深沉哲理的艺术氛围。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蟠龙庵

五乳峰前第几峰,碧潭深处有蟠龙。

半岩冷落孔明雨,一枕萧骚少说风。

变化爪牙君子竹,埋藏头角大夫松。

高人凄此结茆屋,天下苍生怨旱虹。

形式: 七言律诗

冬日同王茂翁联句(其一)

凿冰添砚水,燃干发梅花。

踏破霜苔径,烧红雪树槎。

闭门风愈怒,送客日将斜。

寒甚酒无力,闲多道有芽。

楮衾眠不暖,苇壁破难遮。

他日瑶台上,流传仙子家。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白鹤观

琅庭珍馆一何清,四壁如银窗更明。

雨馀草色欺苔色,风送松声杂涧声。

芍药花开今四月,杜鹃啼恨到三更。

我来暂息白鹤观,忆著故人刘混成。

松殿空遗金凤舞,芝田不见铁牛耕。

云迷古洞虎狼吼,烟锁平林鸟雀惊。

日暮山屏增紫翠,晓来天籁自箫笙。

杖头挑月过山北,要趁如今几日晴。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拙庵

笑携藜杖倚寒松,现世神仙一拙翁。

冠简投关离玉阙,天人推出镇琳宫。

身居星弁霞裾上,心在烟都月府中。

岂是摩挲令发黑,不须服饵自颜红。

百年赢得十分讷,万事算来俱是空。

解织蜘蛛空结网,能言鹦鹉被樊笼。

闲将世味闲中嚼,静把天机静处穷。

学巧不如藏巧是,忘机不与用机同。

虚空不语虚空广,造化无声造化公。

六贼奈人闲不得,十魔见我懒相攻。

凝神多得佯呆力,养气无非守口功。

欲雨只消呼瀣沆,要雷略目召丰隆。

人间若也不容住,学骑白鹤乘天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