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弘道的《吾道》,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与自我、虚名与实际行为的思考。首句“众好常违俗,孤清且自成”揭示了诗人倾向于独立特行,不随波逐流的态度。接下来,“食苗维皎皎,止棘信营营”通过比喻,说明自己像白皙的稻苗般纯洁,坚守原则,而面对诱惑时则如鸟儿在荆棘中寻找食物般谨慎小心。
诗人进一步告诫自己:“莫为虚名误,宜因微罪行”,强调不应被表面的虚名所迷惑,而应从细微之处做起,改正自己的过错。最后两句“何思复何虑,吾道付神明”,表达了诗人对个人道路选择的信任,认为自己的行为和道路应当交付给内心的信念和神明来指引,无需过多的思虑和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内心、勇于担当的人格特质,以及对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