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钟羽洞秀才(其三)

中秋积雨歇,碧天月皓皓。

故人传尺素,开缄见仪貌。

书中亦何言,谓我近枢要。

我本迂儒生,通显非夙抱。

故人骐骥足,宜骋千里道。

五十新状头,君年尚为少。

岂为富贵期,所期在远到。

长歌对明月,同明自相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起元写给友人钟羽洞秀才的回信,通过描述中秋夜雨后的清朗天空和皓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中以“碧天月皓皓”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既烘托了节日气氛,也寓意着诗人与友人间纯洁深厚的情谊。

接下来,“故人传尺素,开缄见仪貌”,点明了书信的内容,通过友人的来信,诗人得以一睹对方的仪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接着感慨自己虽为迂腐之士,但能受到如此厚望,实属意外,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身身份的谦逊态度。

“书中亦何言,谓我近枢要”,表明友人在信中并未提及具体事务,只是告知诗人自己身处重要位置,暗示了对诗人的信任和期待。诗人对此表示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否胜任这一角色的自我审视。

“五十新状头,君年尚为少”,诗人以年龄为话题,称赞友人年纪轻轻便已成就不凡,表达了对友人成就的赞赏和羡慕。这不仅是一句赞美之词,也是对友人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岂为富贵期,所期在远到”,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对友人志向的理解和支持,认为真正的追求不应仅限于物质上的富贵,而是更应着眼于长远的目标和理想。

最后,“长歌对明月,同明自相照”,诗人以长歌回应明月,象征着两人虽相隔千里,但心灵相通,如同明月照亮彼此,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中秋之夜的景色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友情、人生价值和未来展望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雅的文学素养。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侯长德书至答之以诗

有人晋中来,云子徙自蜀。

是人知蜀事,咨嗟子劳鹿。

二年令犍为,强半在山谷。

勤师征儸方,劳民事刍粟。

以身为翼蔽,岂得顾皮肉。

事定赤子还,方对长官哭。

忽传功赏及,相与欢不足。

从今贤父母,使我儿女育。

岂意天书下,更调之阳曲。

百姓徒扳辕,安能缓其毂。

驱驱万里途,不得避暑溽。

兹为都会邑,车马日驰逐。

鸡鸣出迎谒,日入对案牍。

忙忙何为者,自笑问所欲。

我闻愧閒适,叹子贤茕独。

天意在轲书,动忍仁可熟。

遇错必利器,历块徵骐絷。

怀此颇久如,何由道衷腹。

昨日寄书至,开缄不可读。

形式: 古风

送沈观瀛先生之湖州

夫子剖符出,湖郡势雄豁。

今乘五马车,昨秉三尺法。

久闻西曹彦,出守必超越。

信道况有馀,利用必不括。

州人苦昏垫,机杼未休歇。

贡赋五十万,蠲除那能活。

复恐宽政施,骄纵生轇轕。

仲尼见行事,春秋书正月。

子今牧名州,千里不拥阏。

堪怜绝学后,儒效久疏阔。

诵诗三百篇,授政无不达。

道术江湖宽,无为呴以沫。

赖子馀光辉,吾将歇嘲聒。

形式: 古风

送同门聂凤泉还南城

君到菊未开,君归枫已丹。

羲御无停辙,风霜非昔颜。

锦绣登高堂,慈云满钟山。

瑶池在何许,王母安可攀。

从姑有真言,服之胜大还。

夕馨吾母膳,朝洁家慈餐。

拟足慎出口,庶无忧患干。

与君酌美酒,谈笑舒肺肝。

君抱风木恨,我伤灵椿残。

念此更爱日,焉用富琅玕。

长江浩无际,归帆渺冲寒。

珍重为吾道,事功非所难。

形式: 古风

送张见冲年兄参藩河阳

柳色满郊原,行行逗华轩。

极目邯郸道,之子出名藩。

结发事明主,义重若季昆。

鹓雏起丹穴,千仞各飞翻。

分袂即河阳,何时奉清言。

赠处情非系,行藏道是尊。

遥闻望岳楼,嵩少檐外蹲。

吟眺意何极,相思同梦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