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霜落清江一夜秋,觉来明月满江楼。
酒醒人散夜将半,花上鸟啼空自愁。
这首诗《霜落》是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凄美。
首句“霜落清江一夜秋”,以“霜落”点明季节,暗示秋意已深,清江之上铺满了白霜,营造出一片清冷而宁静的秋夜景象。接着,“觉来明月满江楼”,诗人从沉睡中醒来,发现一轮明月洒满江面,映照在楼宇之上,月光与霜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幽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酒醒人散夜将半”,描述了诗人独自饮酒后,随着夜色渐深,众人散去,只留下他一人面对寂静的夜晚。这里的“酒醒”不仅指身体上的清醒,也暗含心灵的觉醒,诗人或许在酒醉之后,对人生、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最后一句“花上鸟啼空自愁”,诗人将目光转向花枝,听到鸟儿的啼鸣,却似乎在为自己的孤独和忧愁而哀叹。这不仅是鸟儿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在寂静的夜晚,面对自然界的美好与自己的孤独之间的对比,引发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通过霜、月、酒、花、鸟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哲思的秋夜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孤独的独特感悟,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体现了刘因诗歌的特色。
不详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扊扅炊罢补麻衣,习取禁寒抗老饥。
幸自伯鸾无识者,对人不必案齐眉。
求人谀鬼果何为,翻忆谋亲入仕时。
寄谢韩公莫相挽,山妻元不解啼饥。
伦理天生有自然,莫言家累损清閒。
何人会我图中意,说似阳城与鲁山。
诸生课罢弄烟霞,纺绩乘閒为煮茶。
白鹿高风有谁继?草堂贫女晦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