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高平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翻译

郊外的原野挨着城郭舒展开去。长路漫漫,客人已乘车离去,留下一溜迷茫的尘烟。一片寂静落寞。夕阳映照着远山徐徐落下,却迟迟不忍收去它那最后一抹的余红,犹如恋恋难舍城楼上那一角栏杆。陪我同去送客的歌妓一路上步态轻盈,这时也感到劳顿,于是来到短亭歇息,不期然竞遇到了我相好的情人,真是有情人何须事前相约。她劝我下马,重解绣鞍,再喝上几杯春酒,她那圆柔悦耳的嗓音、温情体贴的劝说,让我十分舒心。
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红楼里,不是正在短亭里与情人饮酒吗?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是昨晚还是今晨?又是谁扶我上马鞍?我竟然全记不得了。忽然一阵疾风,吹得帘幕飘飞翻动。我带着醉意,急匆匆来到西园,扶起吹倒的芍药,绕着红花长叹,叹我西园已是败花满地,这凶残的东风为何又如此作恶?罢,罢,罢,任凭春光如水般流逝吧,尚可欣喜的是我还有一个洞天福地,还能自得其乐。

注释

馀红:指落日斜晖。
阑角:城楼上阑杆一角。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短亭:古时于城外五里处设短亭,十里处设长亭,供行人休息。
素约:先前约定。
流莺:即莺。
流,形容其声音婉转。
比喻女子声音柔软。
缓引春酌:慢饮春酒。
惊飙:狂风。
红药:红芍药。
西园:曹植所言西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此处系用典。
洞天:洞中别有天地之意,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地为“洞天”,有王爱山等十大洞天、泰山等三十六洞天之说。
此处喻自家小天地。

鉴赏

这首宋词《瑞鹤仙·高平》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以郊外行旅为背景,描绘了词人独自游历的场景和内心感受。开篇“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描绘出郊外寂静而略显荒凉的景色,行人渐行渐远,留下一片尘土。接着,“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写夕阳余晖映照山峦,即使黄昏将至,仍有暖色依恋,孤城一角更显寂寥。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词人步履轻盈,经过简陋的短亭,似乎在回味过去的约定。流莺的鸣叫唤起他的情感,“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暗示着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春日美景的留恋。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回忆起离去时的情景,无人相伴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词人醉酒醒来,发现已身处朱阁,周围环境的寂静与自己的清醒形成对比。“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描绘了风吹动帘幕,词人扶着醉态,漫步在红药花丛中,显得凄美而无奈。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感叹花事已深,春天即将逝去,而东风为何如此无情。最后,“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表达了词人尽管时光流逝,仍能在自然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自我享受。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旅途中的孤独、怀旧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大石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一)

楼前疏柳,柳外无穷路。

翠色四天垂,数峰青、高城阔处。

江湖病眼,偏向此山明,愁无语。空凝伫。

两两昏鸦去。平康巷陌,往事如花雨。

十载却归来,倦追寻、酒旗戏鼓。

今宵幸有,人似月婵娟,霞袖举。杯深注。

一曲黄金缕。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二)

江天雪意,夜色寒成阵。

翠袖捧金蕉,酒红潮、香凝沁粉。

帘波不动,新月淡笼明,香破豆,烛频花,减字歌声稳。

恨眉羞敛,往事休重问。

人去小庭空,有梅梢、一枝春信。

檀心未展,谁为探芳丛,消瘦尽,洗妆匀,应更添风韵。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虞美人.三首正宫(其二)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

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添衣策马寻亭堠。

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

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