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三十六丈乞西京留台辄成长句时先之七兄已拜北京留台

门地何人论甲乙,碧梧丹凤重徘徊。

前时五相继三相,此日西台望北台。

器业云霄能我有,功名钟鼎待时来。

重言四海宫师德,季子白头谁识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无人评论门前高低,绿梧桐下凤凰徘徊。
先前五人相继三起落,今日西台遥望北台。
我的才学如云霄般高远,功名富贵等待时机来临。
再述四海宫师的美德,白发季子又有谁知?

注释

何人:谁。
甲乙:高低。
碧梧:绿梧桐。
丹凤:凤凰。
重徘徊:反复徘徊。
前时:先前。
五相继三相:五人相继起落三次。
此日:今日。
西台:西台官位。
北台:北台官位。
器业:才学。
云霄:形容极高。
能我有:我所拥有。
钟鼎:古代象征显赫地位的器物,这里指功名富贵。
重言:再述。
四海:天下。
宫师:宫廷教师或德高望重的人。
季子:有才华但未被赏识的人。
白头:形容年老。
识:认识,赏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题为《闻三十六丈乞西京留台辄成长句时先之七兄已拜北京留台》。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晁三十六丈请求留任西京留台之事的感慨,以及对其才华和未来功名的期许。

首句“门地何人论甲乙”暗示了社会地位的比较,但诗人并未局限于这种世俗眼光,而是关注人才本身。接下来,“碧梧丹凤重徘徊”以凤凰比喻友人的才情出众,暗示其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前时五相继三相”描绘了友人过去的显赫仕途,连续担任高位,而“此日西台望北台”则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开当前职位,前往西京留台的不舍和期待。

“器业云霄能我有”赞美友人的才能如同云霄般高远,暗示他具备非凡的才能和抱负。“功名钟鼎待时来”预祝友人未来的功绩将被世人铭记,等待时机一展宏图。

最后两句“重言四海宫师德,季子白头谁识哉”以季子自比,表达对友人品德高尚的认同,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未来成就可能不被世人广泛认知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赞扬了友人的才能,也寄寓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和担忧,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才的赞赏。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闻喝马恻然感叹且恨其辞鄙恶特甚作此诗从贺方回求数解

一世危肠赋悯征,江城梦断到边城。

晚风不送采莲曲,落日唯闻喝马声。

长似竹枝愁远客,重于陇水恼无情。

爰求乐录十三解,贺老当今最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闻富季申迁校书郎

小富秋来慰所望,青衫叙进校书郎。

相公勋业久弥著,孙子门阑渐有光。

莫话诗过已埋没,且非碗脱得分张。

白莲逋客独惆怅,泪尽西风归政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哭程伯威

程子音书岁月赊,几年泉下始咨嗟。

孤忠曾奏三千牍,绝艺宁论十四家。

白发父号无泪绝,青箱儿恨有尘遮。

人生到此成何事,第二碑成亦漫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圆机再赋绅字韵诗深得凄切之格降叹之馀叙事为谢

轫车邂逅便相亲,同是山公启事人。

短发何堪临石镜,长怀漫自落泉绅。

谈穷汉士三千牍,问尽胡僧十二因。

茅屋乱山谁复识,当年曾醉上林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